基于诊断测评提升高中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摘 要:当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越来越受高中一线教师关注。如何通过诊断测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培养高中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总结了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通过基于“优诊学”诊断测评工具的数据反馈,针对学生语言能力中的弱项调整教学重难点,从而将培养高中生英语学科素养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中。以四所实验校为例,通过参与实验的教师以“诊断测评与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行动研究,反拨教师“英语教学”与学生“英语学习”。

关键词:诊断测评;英语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引言

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话题。长期以来,教学评价常以教师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环节的衔接以及教学成绩的优良都是围绕教师进行的。这种“以教为主,忽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成为顺利实现课程目标的保障。如何对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成为一线教师的困惑。布鲁姆(1971)提出了形成性评价概念,将教学结构分为教学目标、学情诊断和教学过程三个组成部分,并指出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新的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了高中英语新课程的评价注重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评价,能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中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需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原则。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着大班额、教学效果常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重要评价方式等问题。这样往往使得教师忙于完成教学进度而很难了解、把握学生个体的英语学习情况。评价方式单一,常用高考真题或模拟试题进行教学检测,忽略了英语学习规律与多元评价方式。

基于这一现状,如何使用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辅助教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实现个性化指导,从而有的放矢地提高其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何在三年高中英语学习中,为学生做好语言学习的形成性评价,为他们更好地发展助力?诊断测评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它的目的是“确定顽固性学习问题的原因,从而计划弥补行动”(Linn & Gronlund, 1995:15; 武尊民等,2011)。语言能力诊断测评通常指对受试者的语言能力分布、认知策略、学习策略及语言学习中的强项与不足做出诊断,从而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处方”(prescription),以开展下一阶段的“补救教学”(remedial teaching)(曾用强,2004)。诊断测试可用于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目标命题。通常在教学中随时使用,且内容的选择更具针对性。分数解释模式通常需要事先制定一系列标准或及格线,这样可以使标准具体化,对考试使用者和考生都具有明确的解释意义,从而促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要求,有助于提高考试的正面反拨效应(邹申、杨任明,2006)。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急需探索一种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状况早做诊断、发现问题、干预改进的评价工具。

利用高中生英语能力诊断测评平台助力英语教与学

基于诊断性语言测评理论构建的“优诊学”,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外语测试与评价研究所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研发中心团队利用计算机技术建设的网络平台,对高中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各项技能进行诊断测评。利用数据分析得出反馈报告,以便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如同中医诊疗,“望、闻、问、切”,通过“优诊学”测试,诊断出学生英语学习中各项技能的强、弱项,针对弱项,弥补提升。

从2016年8月开始,“优诊学”开展了“基于诊断测评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在专家的引领与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下,课题组征集了四所实验校进行四个技能教学模式的探究: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聚焦“听力”技能、北京顺义区杨镇一中聚焦“阅读”技能、石家庄市第二中学(南校)聚焦“词汇与语法”技能、石家庄市第一中学聚焦“写作”技能。课题研究采用了教师“行动研究法”,遵循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规范步骤。外研社团队与专家一道,设计研究方案,从制定课堂观察量表到真实课堂的视频数据收集;从师生访谈到教师行动计划的撰写及课后研讨反思;从学生测试反馈到语言能力“成长”跟踪记录。一线教师研究团队尝试通过研究带动教学质量提升,取得一定成效。

基于诊断测评提升高中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经过几轮的行动研究,从课题开题会、课题实施计划研讨会到师生访谈、课堂实录、专家课后指导、学生试测与反馈报告研读,四个实验校的参与教师有着不同的收获与感悟。

还原真实场景、提升听力技能——“高中英语诊断测评与听力课堂教学相结合”课题组

案例/李莉(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

2016年8月,我们与“优诊学”结缘,成为“诊断测评与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课题合作校,我们承担听力部分的研究。9月底开启了第一轮“优诊学”全部五个方面的技能测试。其中,听力部分每项技能满分30分,达标分数18分,我们只有一项“理解观点细节”刚刚达标(见表1)。在專家组的帮助下,我们调整教学计划,策划新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从比较简单的微技能“获取特定信息”入手,制定一系列计划。三个月后,新的诊断测评数据出现了:各项微技能均有所变化。但其中有一项非常好的微技能降低了(见表2)。这时专家团队与我们一起做了多方面的调查与研究,给出大量的指导建议。实验班的老师们登录平台,认真试做诊断试题后发现:诊断测评听力试题话题广泛、语料地道、题目灵活,都是真实情景再现。为什么学生听力技能提升难?原来,学生平时做听力训练,是在类似“真空环境”中进行的,不习惯英语语言的真实生活场景。找到了症结所在,鼓励学生:“不要害怕背景音。”学生踏实了。我追踪的一位学生,最后给了我一份满意的答卷:尽管并没有都达到18分及格线,但是,就他原来的英语水平而言,三个半月的时间里他进步了很多,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现在学生们不再害怕听力。听前,激动振奋,有听的渴望;听的过程中,所有的孩子都是小侦探,去查各种各样的线索;听后,教师有一个针对性的反馈,根据大数据去给学生制定个性化英语学习方案。

在专家、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学期后测中我校听力的各技能均得到了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重组阅读话题、培养审辩式思维——“高中英语诊断测评与阅读课堂教学相结合”课题组

案例/金娜(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一中)

我校是一所区属重点高中,但是英语学科教学质量与市里同类学校有很大差距。我们决定以阅读为突破口,使用诊断测评工具,诊断英语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真正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

学期初,我们利用“优诊学”进行了“前测”与问卷调查。通过测试和问卷,发现学生在“理解、推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在“主旨大意”和“猜测词义”方面做得很好。我们带着这些困惑进行课堂教学反思,通过课堂实录、专家评课、教学日志、学生访谈,得到“教与学”情况的反馈。这时,我们发现阅读教学中存在两个重要问题。第一,我们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教材,教学内容丰富,老师们不舍得删减任何材料。但由于课时紧,所以在处理文本的时候,只是进行了文章大意的处理,认为学生通过阅读获得词汇量、了解话题内容就足以了,在细节方面没有进行更为深入的处理。第二,阅读策略的培养不够。虽然在课堂上总在教授“策略”,但是发现学生自己阅读时,还是按照自己原有的思维,阅读策略早就忘记了。平时的教学,就是“为了教策略而教策略”,学生没有真正地内化吸收。

基于学生所学的话题、课文体裁以及在诊断测评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着手重新制定阅读教学计划(见表3)。并且,我们在每一节阅读课上不断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2017年3月进行“中测”的时候,学生做完测评试题,打开成绩,看到自己的进步,那种欢喜,让我们觉得所有的努力是很值得的。

经过半年的阅读诊断测评,我们惊奇地发现:无论是“优诊学”中的阅读测评,还是自己组题的期中考试,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一致的。阅读诊断测评不仅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学生英语真实水平的数据,而且还让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设计更有针对性的阅读课堂教学。同时,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的起点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加上教师的教学经验,给予“私人定制英语学习”和及时的鼓励。

“多模态法”构建词库、巧设语境探索语法——“高中英语诊断测评与词汇语法课堂教学相结合”课题组

案例/杨贵彬(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优诊学”对课堂模式的优化,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指导。

首先,教学理念的提升:“优诊学”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习平台。诊断测评中词汇、语法试题题型的命制包含了多元色彩,如,对于某一话题下词汇教学的分级别处理;主观填空题、“四选三”词汇匹配题等多种题型,既源于高考却又超越了高考。多元化色彩让老师们对于词汇和语法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如,通过图片、语境等支撑起词义的信息。“优诊学”用充满正能量的信息、跨文化语言背景知识、多元化的题型,支撑起词汇的多维度含义。“形式、意义和语言运用”是语法教学的基本理念,语法学习要依托于语境。“优诊学”借助于平台对学生的语法弱项进行诊断测评,帮助师生发现学生语言技能中的不足,进行精准教学、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其次,课堂教学的改进:从话题词汇,到语法、语用。“优诊学”实现了主题词汇的深层次挖掘,让学生可以使用联想记忆法,通过语境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其中,课堂观察表的利用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反思的平台,把诊断测评命题策略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增加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最后,學生学习的促进:以学生张金羽为例(见图1)。他在两个学期的诊断测试中,词汇量明显提高,而且对于自己的语法、听力、阅读等微技能的弱项有了更加充分地了解,为下一步英语学习指出了具体的改进方向。可以说,数据就是力量。“优诊学”的平台魅力也在于此,能用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给学生一个更为清晰、明确的引导,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计划引领行动、WPS提升教学——“高中英语诊断测评与写作课堂教学相结合”课题组

案例/曹九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我们团队参与了“诊断测评与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相结合”课题中写作教学的行动研究,目的在于运用“优诊学”这个平台,解决日常英语写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较为困难的工作,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批改作文,面对学生多的现实,老师们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希望能够探索出一个高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团队成员阅读了大量关于英语写作教学和行动研究方面的书籍和文献,制定了严谨的行动研究计划。在2016至2017学年第一学期里,我们进行了3次(9节课)的课堂观察、40人次的学生和教师访谈、3次专家研讨、 36人次问卷调查、4次(8个班次)系统使用、2次数据反馈。积累了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调查问卷、访谈记录、系统使用数据、测试分析数据、研讨记录等多方面的一手材料。

通过这一阶段的行动研究,我们写作组收获颇丰。首先,对写作教学有了更多理性的思考。在研究中,把学生的写作能力细分为:语篇衔接连贯、语篇体例特征、内容的传达、词汇的使用、语法的运用、衔接连贯的运用、篇章结构的把握、写作常规的掌握、写作字数等几个微技能,并通过“优诊学”对学生各项语言微技能的情况进行诊断。

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把“优诊学”写作诊断测评演绎成WPS(Writing Purpose System,写作目标系统),通过明确的写作教学目标与可行的教学策略完成对学生的写作指导。

结语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过多的语言知识传授、教师满堂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等问题。通过诊断测评可以发现并反馈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从而做到教学精准定位、学习策略辅助。“优诊学”如同教学中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把专家研究的英语诊断测评理论与高中英语实际教学结合在一起,有的放矢,促进高中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将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Bloom, B. S.(1971). Hasting, JT & Madaus GF Handbook on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 Learning,New York: Mcgraw-Hill

Linn, R., & N. Gronlund. (1995).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in Teaching (7th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Merrill

武尊民,杨亚军,任真.学生学业成绩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基于课程标准的中学生英语学习诊断性评价[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4): 15-21.

曾用强,机助语言教学与诊断评估系统设计[J].外语电化教学,2004(96): 45-48.

邹申,杨任明,对标准参照考试的再认识——兼谈其在考试反拨效应中的积极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6(5): 21-27.

推荐访问:英语 测评 诊断 提升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