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对策探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2013-2015年暑假成立“安徽青少年科学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研究小组。通过对安徽省所辖16个地级市发放2200份《安徽省青少年创新能力调查问卷》抽样分层调查统计,掌握我省青少年参与科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状况,针对青少年科学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工作做点贡献。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创新;科学探究;研究性学习;调查

本次调查通过全省分层抽样,在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共发放调查问卷2200份,回收问卷2100份,回收率95.45%;有效问卷为2048份,有效率为93.1%。其中男性被调查者占58.74%,女性被调查者占41.26%。经过对问卷的科学统计以及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对比和研究,基本上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到安徽省青少年参与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现状,下面予以简要介绍。

一、安徽青少年对探究性学习活动认知及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现状分析

(一)安徽省青少年对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认知状况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指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而我们这里所说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是指青少年运用探究方式学习科学的一种特定的认知活动。 实践表明,探究式学习特别是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对青少年掌握学习的技能,促进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表1安徽青少年对探究性学习及科学探究过程的认知状况

选项选择“是”百分比选择“否”百分比选择“无法判断”百分比

1.我了解探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57.0% 31.5% 11.5%

2.我了解科学家通常进行科学研究所经历的探究过程 44.4% 43.6% 12%

本次调查表明,探究性学习在安徽省有57.0 %的青少年表示“了解探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而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认同则稍差,表示“了解科学家通常进行科学研究所经历的探究过程”的青少年只占44.4%。

(二)安徽青少年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现状分析

当青少年在尝试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方法,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都会得到升华和提高。

本次调查表明,与2002年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相比,安徽青少年对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各相关阶段的认同率基本均高于全国中学生平均水平,最高超出11.8个百分点,尤其是在对自然界、身边事物观察或对别人结论质疑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较强。

表2安徽被调查者对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各相关阶段的认同率之比较

选项2002年全国青少年创造力调查认同率安徽被调查者认同率

1.在对自然界、身边事物观察或对别人结论质疑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问题 60.4%71.4%

2.运用已有知识做出对问题的假象答案 62.5%63.9%

3.根据假象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26.5%49.0%

4.针对计划广泛收集、整理从书刊以至网络上获得科学资料 40.7%52.5%

5.通过观察、实验、制作进一步了解科学事实并获取证据 37.3%46.0%

6.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出自己的结论

49.2%44.5%

7.能用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谈并参与评议 42.7%46.4%

8.能过思考结果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其对人类社会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45.8%46.9%

二、安徽省青少年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现状

(一)安徽青少年发现和提出不同类型问题的状况

从调查中发现,青少年已从只会提出单纯记忆性的问题逐步转为可以提出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的问题,但仍不善于发现需要探究才能得到实证的科学问题,这说明我们平时的课程教育还明显存在着教师为主体的痕迹,学生的思维方式处于低级阶段,只能够发现与事物表象相关的问题,还不能够捕捉住与事物本质有关的问题。因此,培养青少年“发掘”多元问题能力,这是值得广大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予以关注并为之努力的。

表3安徽青少年发现和提出不同类型问题的状况

选项选择“是”者占总数百分比选择“否”者占总数百分比选择“无法判断”者占总数百分比

1.我习惯于提出诸如年代、人物等单纯记忆性问题 46.4% 41.3% 12.3%

2.我能够找出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的问题 47.7% 33.5% 18.8%

3.我善于发现需要通过探究才能得到实证的科学问题 47.8% 35.6% 16.6%

(二)安徽省青少年探究性课题选题来源的状况

表4安徽青少年探究性课题选题来源情况

选项选择“是”者占百分比选择“否”者占百分比选择“无法判断”者占百分比

1.我自己的探究性课题的选题来源于身边的生活52.5%37.9%9.6%

2.我自己的探究性课题的选题来源于广阔的大自然45.6%33.1%21.3%

3.我自己的探究性课题的选题来源于工农业生产33.6%47.3%19.1%

4.我自己的探究性课题的选题来源于书本及其他资料56.8%28.6%14.6%

56.8%的被调查者认同“探究性课题的选题来源于书本及其它资料”,这种“从书本到书本”的探究倾向值得我们注意,还是应引导青少年更多地选择“从书本到实际”的探究方向。

三、加强安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及提高的对策思考与路径建议

(一)营造有益于青少年参与科学探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良好科技环境

与科技相关的设施环境是青少年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基础条件。我们各级政府在这方面应继续加大投入,如中小学科学实验室的更新与改造,校外科技场馆的建设,社区青少年科技设施的配备,以及科普教育基地的规划等。另一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参与,共同行动。构建有益于青少年参与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良好社会体系,以形成良好的良性循环。取得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丰硕成果,除了加强“硬”环境的构建外,“软”环境的构建更加重要。“软”环境的营造还包括构建两个服务体系。第一是建立学校和校外教育的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服务体系。第二是要建立起热心于青少年科普的科技工作者服务体系,组织和动员科技工作者通过各种形式向青少年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和指导。让青少年有机会有途径有方法去参与科技创新。这还可以通过社会上有声望的科学家向全社会宣传青少年参与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深远意义,以引起全社会对青少年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重视。

(二)以创造学系列课程为载体,激发青少年学生创新意识

学校可以尝试开设“学生创新能力试点班”,在加强和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的专门训练,积极探索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模式。创造学方面系列课程为:《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创造技法》、《发明与专利》、《发明案例分析》、《创造心理学》。同时,为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观察力,学校鼓励并要求学生创新能力试点班的同学坚持:“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设计、每人一项专利”活动,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三)积极创新青少年科普教育模式,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办学和教育工作理念,尝试以“课堂为本,活动延伸,兴趣引导,分层推进”这一科普教育实践模式,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勉励学生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和帮助学生实施科学探究性活动。与科学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外科技俱乐部活动和各级科技竞赛活动,就更要体现青少年的主体性,那么就要适合青少年独立自主地实践,活动选题的提出,活动用品的准备、有关信息的收集,活动过程的设计、组织、分析、判断、操作,以及活动结果的展示、评价等,都应由青少年自主进行,教师、科技辅导员仅作为参谋、顾问。而这一切将有助于青少年在理论的指导下去练习、实验、实习、创新,学会必要的思维、操作等基本技能,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和事实材料,最终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成为具有科学素质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四)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青少年科学探究研究性学习活动测评指标体系》

我们积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青少年科学探究研究性学习活动测评指标体系》,测评体系包括测评指导思想、测评主体、测评对象、测评原则、操作指南等方面内容。《青少年科学探究研究性学习活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推进建立青少年科学探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在测评中,我们可以借鉴“360”测评办法的思路,将教育部门、学校、学生、老师等多个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工作的相关“利益”主体纳入考评主体的范围,以期尽可能地减少因个人因素或偏见产生的评价误差,并从多主体考评结果中厘清彼此间的不同期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jrzg/2010-06/06/content1621777.htm.

[2]徐冠华.第二次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kjzj/dxkjy/fzdt/200403/t20040319_12498.htm.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推荐访问:安徽省 创新能力 探究 对策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