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均衡型社会”怎么建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问题的本质是人口发展的不均衡问题。离开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资源环境的压力和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社会抚养比最低、人口流动最为活跃等诸多有利因素的新的阶段,但是人口形势更加复杂,人口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紧密,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更加显著,人口发展面临的任务也更具挑战性。在中国人口学会2010年7月10日举办的“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研讨会上,专家提出,要认真深入审视当前人口问题,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人口均衡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这是人口学界首次正式提出建设“三型”社会目标。那么,“人口均衡型社会”到底应该怎么建?

人口矛盾凸显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进入人口问题全面凸显期

当前中国人口发展面临多元矛盾,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这些问题包括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中国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将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高峰;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面临三大困境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2010年7月3日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中国人口学会年会(2010)”上指出,当前我国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面临三个方面的困境:一是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专家预计,未来30年将净增2亿人左右,人口峰值将在2033年达到15亿。二是性别比悬殊,老龄化提速。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2400万。此外,据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介绍,2010年已进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期,80岁以上老年人口此后每年以100万速度增加,“十二五”期间将超过2600万。三是以流动人口为代表的人口分布失衡问题。2009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11亿人,城镇化率超过46%,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聚集到城市发达地区。

人口地区分布失衡带来的问题

将实现人口均衡作为人口发展目标

在2010年7月10日召开的中国人口学会主办的“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人口学界专家提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均衡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内容,继提出建设“两型社会”目标后,还应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专家认为,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战略构想具有重大的政策意义。人口均衡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人口状态,而且是我国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现实的迫切要求。应该从国家战略高度制定人口均衡发展的目标、政策和执行方案,使我国的人口走上均衡发展之路。

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认为,有必要将“人口均衡”作为一种人口发展的总体性目标提出,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在翟振武看来,人口均衡是指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并且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协调平衡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后,人口目标的缺位必须尽快予以解决,而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目标的提出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白。只有把人口均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好,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社会。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春平表示,建设“两型社会”的目的是以人为本,但是却漏掉了一个重要的内容:人口。现在补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则认为,要在“发展一盘棋”的格局中实现人口均衡分布。一方面,要破除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另一方面,要高度关注和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实现农村人口的就地城市化、有限市民化、居住园林化和农业现代化。应研究制订推动人口有序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促进流动人口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机制。

人口抚养比将现“拐点”,需要及时调整人口政策

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一般以15岁至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人口。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1.68%,居世界最高位。人口抚养比将在2013年达最低值38.3%。专家认为,2013年我国人口抚养比将出现“拐点”开始上升,但2010~2035年仍低于53%的“人口红利”期标准,处在劳动力丰富、抚养负担低、储蓄率高的“人口红利”期,这将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但由于面临新的人口问题,需要及时调整人口政策。

著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建议,中国应调整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从现在起开始实行第二代人口政策,即“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以防止人口严重老化和少子化。胡鞍钢指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我国人口政策的目标是防止人口增长过快,目前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这个目标。从人口发展规律来看,既要避免过高增长,也要避免负增长。早调整、早主动,晚调整、晚主动,不调整则被动。胡鞍钢认为,我们至少需要花两代人的时间才能调整过来。今后人口政策的目标应逐步转变为以调整人口结构为主,提高人口质量为主。

2010年5月1日出版的2010年第5期《中国改革》杂志专门刊发专题,讨论生育政策调整问题。文章认为,30年来,中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未来10多年,将转入人口总量负增长。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当初严格控制生育的多数理由已不复成立,目前已到了调整生育政策的时候了。

各地积极探索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动态做法

北京:强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

2010年3月12日,北京市政府召开“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会”,大会总结了2009年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并部署了2010年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完善以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推进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特别扶助工作。利用财政贴息贷款资助困难独生子女。 二是继续深化生殖健康优质服务。构建与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服务相衔接的出生缺陷综合干预平台,继续启动“健康生育计划”,开展“生殖健康伴你行”活动,为育龄群众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和生殖健康服务。三是强化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实施流动人口和人户分离人员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工作方案,启动环渤海区域三省两市“一盘棋”工作。探索建立跨地区合作机制和工作流程,并积极配合流出地省市开展异地联合执法。开展全市人在户不在育龄妇女登记和现居住地建档工作,细化现居住地考核评估细则。启动全员流动人口数据库建设,开展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前期调研。

宁夏:六措施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6‰以内

2010年2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计生委召开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会议下达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6‰以内的目标,同时提出六大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对基层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政策的指导监督。二是治理重点人群超生问题。抓好中南部地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计划生育工作。三是围绕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人口优化策略。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面,组织实施好“优生促进工程”。在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方面,建立打击“两非”行为的长效机制,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治理。组织开展好“关爱女孩行动”,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利于女孩和妇女健康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四是围绕深化“少生快富”工程,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开展“少生快富”工程扩面试点、千户示范工程创建,加大计划生育“部门”考核力度,落实好少生快富“一本通”制度,实现普惠政策与计生优先优惠政策的有效衔接,使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五是加强基层协会组织建设,加大部门协作力度,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抓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六是加强示范性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亲情计生万家行”活动和穆斯林生殖健康宣传教育项目。

内蒙古:四举措着力解决人口结构性矛盾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2010年2月4日在人口计生工作会议报告中部署了2010年“四项”任务,着力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研究人口发展形势,实时掌握人口动态,加强人口日常监控,采取利益导向、优质服务、宣传教育、落实奖惩等综合措施,建立健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效工作机制,继续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 二是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提高人口素质。内蒙古继续实施“优生促进”工程,落实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均衡营养等“六项措施”,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家支撑、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积极倡导、大力推行婚前免费检查。适度推进“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三是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各地要切实加大对本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检查、指导力度,全面落实宣传教育、利益导向、全程服务、规范管理、严查“两非”等措施,确保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取得实效。四是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是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三年三步走”(2009年实现自治区“一盘棋”、2010年实现重点区域“一盘棋”、2011年初步实现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推进全区流动人口“一盘棋”格局的形成。

“十二五”规划要高度重视人口均衡

中国人口学会年会(201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末,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3.9亿左右,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突破7亿。

在全国城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暨第六届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上,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司长张春生以“十二五”国家人口流动趋向和政策为题所作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十二五”期间人口基数13亿多和第四次人口高峰的到来,对于正确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至关重大,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应引起高度重视。从2003年以来,国家就开展了中长期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通过聚集300多位专家为期两年的研究形成了一套指导今后半个世纪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总的思路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大力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通过国家实施强有力的人口发展战略,来达到促进人口大国到强国的改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江帆在2009年11月5日于西安召开的全国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暨深化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理清思路,突出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重点任务;解放思想,创造性的做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及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精心组织,确保“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人口规划编制的主要思路需要做四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人口规划的目标应该由以往的单一人口数量向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并重方向的转变;二是人口规划的对象应该由以往的户籍人口为主向常住人口为主方向的转变;三是实现人口规划的手段应该由以往的行政与经济为主向行政、经济、法律、社会等综合途径方向的转变;四是人口规划的内容应该由以往的粗线条管理为主向精细化服务为主转变。

推荐访问:均衡 人口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