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史关系初探

摘 要:中国古代文史关系一直是纠缠不清,中国古代历史上似乎从来没有把文史刻意的区分。笔者从“文”“史”的概念出发,寻找文史关系的实质,又从其实质分析出文史关系的主要三种类型,理清了文史关系的一个大体的脉络,对中国古代文史关系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古代文学;文史关系;史学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3-0000-01

中国古代一直有着文史不分或是文史哲不分家的说法,翻开古今著作,都无一定论。由于文史概念的界定,广义、狭义之分,古今内涵变化,学者意见的分歧,学者自身观点矛盾,近代西方关于文史概念的思想影响,都使得文史关系日益复杂。

一、 “文”、“史”的概念和文史关系的实质

我们探讨文史之间的关系,首先就要弄清楚“文”、“史”的概念和意义。同时一定要看到文史关系的实质,了解了实质,文史之间的关系类型也就清晰可见。

首先来看“文”,《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凡文之属皆从文。”《易系·辞下》:“物相亲,故曰文。”《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文”引申为文采,常与质或野对称。①《古汉语大词典》中“文”有12种意义,其中第4条“文章”和第7条“文华;辞采”与“史”有关联。

“史”,寻史字之义,本为记事。《说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周礼·天官·冢宰》:“治官之属……史十有二人。”其中“史”为掌书记事之官。《古汉语大词典》有官名;官佐;记载过去事迹的事;姓等四义。与“文”相关的为“记载过去事迹的事”。

随着文学和历史学观念产生后,文史之间的关系增添了新的内涵,即“文学”与“史学”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看一下“文学”的意思,《古汉语大词典》中古代“文学”有三种意义,其一为孔门四科之一,《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邢昺疏:“若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也。”其二指辞章修养。其三为官名。《辞海》中文学第一层意思就是:“古代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现代专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表现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②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学”是指“用文字记录下的作品的总称。常指凭作者想象写成的诗和散文,可依作者的意图以及写作的完美程度而区分优劣。”③

对于“史学”的概念,《辞海》解释为“史学或历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④在《不列颠百科全书》“历史学”是指“研究系年大事的文字记载的学科,大事则多为影响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重要史实,历史学科对史料要批判地进行检查,并要提出对事件诸原因的解释。”⑤

由此可以看到,文史关系的实质有三个方面:从字的意义上讲是“文章、文采”与“记事”之间的关系;从文学和史学的古代意义来说是“书籍文献”与“历史记载”的关系;从文学和史学的现代意义来讲是“语言艺术”和“研究史实过程及规律的科学”之间的关系。

二、 中国古代文史关系类型与脉络

前文中我们已经看到文史之间的实质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也就决定着文史之间的关系的三种类型。从文学和历史学的古代意义来说,文史之间的关系是“书籍文献”与“历史记载”的关系,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所有的文章都是文史合一或者文史哲合一的,那么可以二者是文史合一的关系。从字的意义上讲文史之间是“文章、文采”与“记事”之间的关系,文章可以作为记事之用,记事写作时文采在其中,记事的作品又称作文章,从这个方面讲二者是文史相通的关系。从文学和历史学的现代意义来讲文史之间是“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关系,二者双方独立并向纯文学、纯史学方向发展,双方并非没有联系,只是分属两个学科体系,从这个方面讲二者是文史独立的关系。关系脉络图如下:

中国古代文史关系文史合一: 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

文史相通: 文由史出、史赖于文

文史分立: 文学艺术与历史科学

关于文史关系的观点,中国古代文史学家早有论述。《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杨伯峻注为“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⑥在此处,“文”指“文采”,而“史”指“虚浮的史实记载”“文多而质少”、“辞多则史”。反映出当时史实记载的“春秋笔法”和虚夸曲笔用晦的现象。刘勰的《文心雕龙·史传》是对史传散文的论述,同时认为“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人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这些观点都是把文史作为一体来看待的,所持观点也是文史一体的观点。

章学诚《文史通义》总结前人观点,开篇便提出“六经皆史”,并说“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文德》中说“文由史出”,《史德》中“史赖于文”,整个文史通义就是以文史相通的眼光来论述文学和史学。近代陈寅恪提出了“文史互证”的观点,钱钟书扩展章氏的“六经皆史”学说为“精神蜕迹-六经皆史”说。历史学家傅斯年认为,文学与史学的区别在于史料,有史料则为史学,无史料就为文学。这些文史学家的观点具有一致性,那就是文史是相通的。

刘知几《史通》首先认为“文之将史,其流一焉”,认为文史都是起源于经学,文学和史学具有相同的社会功能。⑦又主张文史应该独立,纯洁史体,使历史注重叙事成为实录,而不应过度追求文采的华美。要求史家坚守“史书之大体”⑧的史德、“拨浮华,采真实”⑨。但矛盾的是刘氏本人也非常喜爱史传优美的文辞,对《左传》、《史记》“信史、文辞二者兼有”分外激赏。这是主张文史易辙、文史分立的观点。

从历史时期上来看,在先秦至魏晋时期,文史关系的主流为文史一体。从《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史学史》的选文中可以看到,先秦、秦汉时期的众多作品在两书中都有论述。魏晋之后,随着文史独立性增强,文史相通、文史分立成为文史关系的主流。文学史、史学史论述的交集作品几乎无有,但文史一体的作品还是存在的。虽然魏晋之后的史书几乎没有出现在文学史中,但史书中的大部分作品依然属于文学中的史传体裁作品。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范围内,文史一体、文史相通、文史分立三种关系是共存的,相互交织的。

结语: 中国古代文史关系复杂,归根还在于文学会成为历史记载中的一部分,历史又会以文学的题材来书写的相互矛盾之中。虽然古代文史关系的发展沿着文史易辙、文史分立的走向,但由于文史间固有的联系和矛盾,文史之间的交集一直存在。

注解:

① 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413页。

② 夏征农:《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84页。

③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10册,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128页。

④ 夏征农:《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67页。

⑤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8册,第94页。

⑥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年版,第68页。

⑦ 邹旭光:《刘知几文史关系论指要》,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⑧ 刘知几:《史通·论赞》。

⑨ 刘知几:《史通·载文》。

推荐访问:初探 中国古代 文史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