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区康复医疗模式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社区康复主要针对社区中的老年人和残疾人以及慢性病患者。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大多数患者康复的有效途径。但是现有的社区康复资源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巨大的康复需求。由此,笔者以合肥市方兴社区为例,分析社区康复医疗中存在的不足,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康复服务平台、协同康复团队以及创新社区康复绩效管理的构想,探索“互联网+”社区康复医疗发展的新模式,从而更好地促成社区康复医疗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社区康复医疗;方兴社区;绩效评估

一、前言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各种老年病和慢性病引起的功能损害患者增多,社区康复的地位越来越明显。然而,康复医疗机构的现状以及各级病床和人员短缺使得社区康复服务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创新无疑为社区康复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面对现有社区服务人员的绩效评估问题也可以改善,未来“互联网+”社区康复将更能应对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的国情成为康复医疗发展的主流。“互联网+”社区康复医疗的结合也将带来积极的社会意义。建立远程康复平台,使患者,家属和医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沟通限制,大大提高患者的自主权与合作程度,减少医患冲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加强家庭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增强家庭幸福感。在“互联网+”医疗之后可以跨时间和空间部署资源,允许优质医生资源下沉,突破社區和康复医院的发展瓶颈提高诊断效率。在此基础上,团队将以社区为研究单位在合肥市方兴社区进行实地研究,针对社区康复医疗在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探索“互联网+”社区康复医疗的发展新模式,为解决患者长期康复需求提出可行建议。

二、我国社区康复医疗发展的现状

(一)社区康复医疗需求状况

近年来,我国康复医疗需求出现井喷状态。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多年来公布的数据,中国康复医疗部门的门诊病人数从2009年的1874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3415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6%,截至2018年,康复医疗科门诊次数达7000万之多。(数据来源于《医疗康复机械设计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将进一步促进康复需求的增长,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24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岁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ll.9%。据预测,到2035年,60岁或以上人口将达到4.18亿,另有8500万残疾人和2亿多名慢性病患者。这些数字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康复市场需求。(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二)社区康复医疗服务供给状况

我国现阶段的服务供给状况为地区间机构数量以及设施配备不均衡,康复专业人员十分匮乏等。就机构数量而言,根据卫计委要求,明确康复医学科必须在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截至2014年底,中国建成康复综合医院共有约3,300家,仅占总数的24.6%;396所专科康复医院,仍有一半的地区还没有建立独立的专科康复医院。就医生数量而言,中国二、三级医院共需要约58,000名康复医生,116,000名治疗师和90,2000名社区综合康复人员,是现有康复人员数量的10倍以上,从事社区康复工作的二级医院以下的专业人员不足全部的20%,其中只有l.9%有研究生学位,专业人员素质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

三、方兴社区康复医疗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本身

居民本身存在的问题集中于社区居民需求量大和参与度不足两个方面。方兴社区常住人口超3万余人,在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迁移流动家庭化等多重变化趋势下,生活在社区的留守儿童和独居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不可避免的患有老年病;社区中还存在相当比例的贫困、残疾以及慢性病人口,对康复医疗的需求很大。但事实上社区居民康复医疗参与度并不高,造成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居民的康复意识薄弱。社区康复的理念传人我国时间并不长,其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居民未形成“社区康复”这一完整概念,对其功能作用了解甚少。同时,由于家庭经济等原因,多数康复患者及其家属也更倾向于选择在家休养,社区康复的发展与推广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二)社区服务人员

社区服务人员的问题集中于缺乏专业性人才以及社区服务人员积极性不高两个方面。笔者在与方兴社区工作人员交谈的过程中得知,整个社区服务中心只有75名工作人员,在编仅20名,而且没有配备专业的康复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极低,现有工作人员是多由行政人员兼职担任的,社区康复的发展状况与为每个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的目标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社区服务人员服务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现在实行的绩效工资存在“大锅饭”现象。业务骨干的收入与改革前相比处于下降趋势,加上医疗本身就是一项技能,风险承担与收入倒挂,加上可选药品少,设备差,发生医疗纠纷的压力大,因此,出现了服务不主动,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三)社区康复服务机构

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资金投入较少、结构不合理以及绩效管理制度不完善三个方面。虽然自医改以来政府在医疗保健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缺乏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许多设备已经趋于老化,包括频谱治疗仪、中频治疗仪、艾灸仪等现代康复医疗器械拥有量很少甚至缺失,相较于一些发达地区康复硬件能力还是偏弱。在绩效管理方面,通过调查发现虽然绩效管理方法已经实施,但是绩效评估考核落实不到位,这是由于社区内相关管理者的工作产生了一定的疏忽,没有完全的意识到完善的绩效管理方式在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中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使绩效管理流于表面,员工工作表现很少会出现在绩效管理的层面上,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社区医疗服务现状是匮乏单调的供给满足不了巨大且复杂的需求,我们以方兴社区为例针对社区医疗服务需求和供给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尝试提出解决方法。

四、构建社区康复O2O新模式

(一)构建康复服务平台和组建O2O协同康复团队

在构建社区康复O2O新模式中我们将重点放在线上康复服务平台和线下康复团队的组建。就平台方面而言,利用互联网建立远程康复服务平台,与大型康复医院的优质资源形成对接,整合分散在各条线的康复资源,实现数据统一与共享;建立个人康复信息电子档案,实现信息联网化,方便患者协同转诊。就医患方面而言,远程康复平台主要包括远程康复服务和远程康复教育两个方面。医生或康复服务人员可以通过远程系统提供包括远程康复诊断、远程康复指导在内的远程康复医疗服务引导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同时,他们可以通过康复设备传感器上传的数据实时监督患者康复的情况。远程康复教育不仅包括社区医务人员,还包括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患者及家属可以利用平台丰富的资源,进行相关康复知识的学习。

以远程康复平台为基础,组建O2O协同康复团队,包括线上的康复医师与线下的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通过远程康复平台组建社区康复团队,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平台与其他大型康复医院的专业康复医师进行学术交流,探讨有关患者的病况,将社区基层康复的服务水平提升。团队的建立更加方便进行线下问诊,如社区患者需要,有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及时派遣医护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及时性和安全性都得以提高。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社区康复绩效管理

一直以来,社区康复工作缺失正规及量化的评价指标,导致社区康复工作的绩效管理不到位。笔者建议基层社区康复服务点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在对服务人员工作考核时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多维度评价,实现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工作积极性。1.社区服务人员的学习与成长。要根据社区康复机构的职责,加大对社区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养力度,通过“互联网+”技术拓展现有的康复资源,实现大型康复医疗机构对社区进行的康复培训,对社区服务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定量指标要求,根据社区服务人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2.科学有效的管理。一方面,要根据卫生系统的特点,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服务人员绩效工资制度,把康复服务人员的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等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化,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多劳多得为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针对不同部门的工作特点设立绩效考核的标准,进行针对性的奖励,而对于某些积极性相对较差的工作人员,也要设立一定的惩罚制度,激发其上进心。另一方面,提高基层服务人员整体待遇,适当调高基本工资,每年也要安排适当的名额招考正式在编人员,给予他们充分的保障;3.患者评价。利用康复服务平台,将患者对服务人员的评价对应到具体的个人,将评价数据量化并且实时记录,作为绩效评估的一部分。

五、结论

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连续的系统的工程,需要顶层设计、体制改革以及众多部门联合配合,仅靠“互联网+”技术“一己之力”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要想发展好“互联网+”社区康复医疗,我们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范康复专业资格教育,建议相关部门联合制定满足社会需求适应国情发展的康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对康复医疗人才的培养。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建议医疗保险部门考虑医療保险报销康复项目的调整和补充,将部分康复项目权力下放到社区,增加社区康复医疗的活跃度。有关部门要制定行业规范,明确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进行互联网医疗的“准入门槛”,研究制定相关隐私保护政策,对第三方电子服务商加以约束,注重医疗数据与个人健康信息保护的监管。三是加强宣传,利用媒体的力量加深患者以及社会各界对康复医疗的了解,使社会公众充分认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及其社会影响。相信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社区康复医疗一定可以在中国顺风而起。

参考文献:

[l]周厚玲.绩效考核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J].管理观察,2019(5):189-190.

[2]李玉刚.医院新绩效考核方案研究[J].财会学习,2018(32):155-156.

[3]时占祥.互联网+医疗健康让人人拥有“我的医生”[J].科技中国,2018(7):21-23.

[4]谢涵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8.

[5]宋之杰,商贝贝,郭燕平,王浩.“互联网+社区家庭医生”资源整合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8(03):32-35.

[6]张佩嘉.慢性肾病“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平台构建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7.

[7]王慧.互联网+康复医疗的新模式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2):4341.

[8]尹新,董可男,孟群.互联网+康复医疗的新模式探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6,13(2):115-118.

[9]傅青兰,方玉飞,俞德鹏,余俊武.残疾人社区康复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6):563-567.

[10]范琦娟.方兴路径[J].决策,2018(1):59-62.

[II]李婧,卜长莉.社会工作参与贫困残疾人社区康复的路径探究——以长春市H社区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1):54-59.

推荐访问:互联网 康复 模式 医疗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