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 分析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髂内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 治疗组患者给予髂内动脉栓塞术行止血干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术中输液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1211.5±350.3)ml少于对照组的(2353.6±442.2)ml, 术中输液量(2653.5±450.2)ml少于对照组的(4430.8±653.5)ml, 收缩压(123.5±11.3)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78.5±8.7)mm Hg均高于对照组的(90.4±8.3)、(57.3±6.3)mm Hg, 休克指数(0.89±0.15)低于对照组的(1.68±0.22),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髂内动脉栓塞术在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中的改善效果明显, 能够有效促进功能的恢复, 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助于其尽快痊愈。

【关键词】 髂内动脉栓塞术;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8.032

目前随着交通、工伤事故的大幅增多, 骨盆骨折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 其病死率也在升高, 尤其针对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 对其及时有效地控制出血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环节。骨盆骨折尤其对严重粉碎性骨盆骨折, 易发生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 是骨盆骨折中较为严重的一类并发症。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均具有起病急、创伤严重的特性。出血部位大部分为骨折部位, 但主要在盆腔内撕裂的静脉丛及大、中、小动脉血管损伤处, 休克程度与骨折部位程度及骶髂关节脱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骨盆骨折因骨折端在出血时易合并动静脉损伤, 进展为失血性休克易致病情恶化。骨盆骨折者死亡原因最常见的是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其大出血主要来自于髂内动脉分支出血并发腹膜后血肿。早期的快速有效止血手段对伴发脏器损伤判断和处理较为重要。临床上主要采用抗休克和骨盆外固定, 但骨盆骨折时外固定亦会引发这些血管损伤, 因此, 在积极抗休克后对休克症状及全身无明显改善下需继续抗休克, 选择性掌握血管造影、髂内动脉栓塞, 以避免休克时间过长为后期治疗带来困难。近来随着介入放射医学领域的发展, 选择性动脉造影及动脉栓塞术被临床广泛应用。随着不断改进的髂内动脉栓塞术式, 改善效果明显, 创伤性小, 在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中逐渐被推广[2]。因此, 本文通过髂内动脉栓塞术对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进行干预治疗, 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进行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的80例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患者, 入院后了解患者临床表现特征进行检查诊断, 患者年龄30~77岁, 平均年龄(59.6±9.9)岁。纳入标准:患者病程在1~3 h;患者首次接受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自愿同意后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签署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髂内动脉栓塞术止血干预治疗。患者取平卧位, 采用飞利浦公司FD20 DSA血管造影机, 局部麻醉(局麻)下穿刺单侧股动脉, 置入血管鞘插入导管, 在X线透视下先后置管于腹主动脉、左右肾动脉、左右髂总动脉、左右髂内动脉, 注入非离子型碘对比剂, 依据有无对比剂外溢现象判断有无动脉性损伤, 血管破损区域及出血部位明确后, 经导管推入明胶海绵栓塞颗粒、栓塞弹簧圈等栓塞剂, 使出血责任血管栓塞, 15 min后再行血管造影, 明确无明显出血时将导管拔出, 穿刺点加压包扎, 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24 h, 给予预防压疮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措施[3, 4]。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术中输液量进行详细记录比较, 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和术中输液量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术中输液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 休克指数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具备发病较迅速、病情变化快、病情严重等特征, 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及生存质量, 需要进行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其发病率呈大幅度上升的趋势。患者若不及时接受手术治疗, 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临床研究显示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的出血管为双侧髂内动脉、髂骨动脉、臀上动脉、阴部内动脉等髂内动脉分支处。常用普通的检查手段不能有效把握治疗时机, 但随着医学技术发展, 近年来采用血管造影检查出血血管, 及时进行选择性血管栓塞止血[4], 栓塞术后局部动脉压明显下降, 血流量减少, 盆腔出血处易形成血凝块止血。介入处理需准备一定时间, 必要情况下首先行常规抗休克。与传统骨盆外固定及保守治疗相比, 血管栓塞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在短时间内能够寻找出血病灶迅速有效止血, 更好地控制失血性休克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 操作较为简便迅速、创伤性小且易耐受 [5]。常规下行腹主动脉造影再选择性行髂内动脉造影, 确定出血部位行栓塞治疗。选择性栓塞不仅栓塞髂内动脉主干同时栓塞其分支血管, 以防由于髂内动脉主干栓塞后远端的压力降低致侧支循环快速建立引发再出血。栓塞的同时给予输血、补液、止血等抗休克治疗可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术中输液量少于对照组, 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 休克指数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明显, 可减少临床输血量及术中输液量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方波 , 宗刚 , 应凯 . 髂内动脉 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1):93-94.

[2] 杨晓东, 刘涵 , 周忠信, 等. 髂内动脉栓塞及预置腹主动脉球囊在复杂骨盆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中华骨科杂志 , 2017, 37(1):11-16.

[3] 周政. 急诊髂内动脉栓塞术在骨盆骨折伴大出血中的应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 2017, 15(3):345-347.

[4] 谭少庆 , 魏文峰. 急诊介入血管 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效果分 析. 陕西医学杂志 , 2015, 44(12):1654-1655.

[5] 繆小兵 , 卢弘栩 , 戴永平.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合并活动性出血疗效分析. 浙江临床医学, 2015, 17(9):1599-1600.

[收稿日期:2018-11-20]

推荐访问:栓塞 骨盆 失血 动脉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