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大学学员良好医德培养研究

军医学员是未来我军现代卫勤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救死扶伤、促进军民健康、保障战斗力的神圣使命。大力培育德、智、军、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新型军事卫勤人才,是军医大学办学育人的根本目标,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根本要求。深刻认识军医学员良好医德培养的重大意义、总体目标要求、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着力探索培养途径方法,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医德培育实效,是军医大学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

学员医德培养研究

大力培育德、智、军、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新型军事卫勤人才,是军医大学办学育人的根本目标,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根本要求。军医学员是未来我军现代卫勤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救死扶伤、促进军民健康、保障战斗力的神圣使命。深刻认识良好医德在军医学员培养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要求,积极应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学员医德培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着力探索培养途径方法,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医德培育实效,是军医大学德育教育的紧迫任务和时代课题。

一、军医学员良好医德培养的重大意义

良好医德作为军事医学人才的核心素质,不仅有利于学员的健康成长,更直接关系着医疗服务质量和军事卫勤保障能力的提升,还在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良好医德有利于军事医学人才的健康成长

德才兼备是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军医之德,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医学技能是军医之才。德是才之“核”,德是才之“帅”,德是成才的精神动力,无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只有德厚才丰才是“合格品”。医乃仁术,德为医魂,军医学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医德,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才能保证成才方向不偏,成才动力不减,才能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才能抵制住各种诱惑,把学医报国之志转化为刻苦学习之行,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符合国防医学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良好医德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良好医德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条件。医德高尚的军队医务人员,才能忠于职守,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医疗工作中,精研医术,精心救治,采取安全可靠的医护措施,周密严谨地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一丝不苟地防范差错、杜绝事故,确保医疗质量;才能满腔热情,以深厚的同情心开展医疗服务,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供细致的人文关怀,无微不至地关爱体贴患者,提升服务水平;才能无私忘我,以强烈的事业心投身国防医疗事业,不计得失,不畏艰险,全心全意为广大官兵身心健康服务,为战斗力的生成提供保障。

(三)良好医德有利于提升军事卫勤保障能力

军事卫勤保障的艰苦性、危险性、复杂性,要求军队医务人员既要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更要具备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军医学员作为我军未来军事卫勤保障的主力军,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大力弘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难困苦、不懈拼搏进取的艰苦奋斗精神,才能无怨无悔地把所有聪明才智奉献给国防医疗事业,才能百折不挠地勇攀军事医学高峰,不断提升卫勤保障水平,完成艰苦卓绝的卫勤任务,有效履行我军的军事卫勤使命。

(四)良好医德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医学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医德医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标志。我军是文明之师、威武之师,军队精神文明建设要走在社会的前列,走到哪里就应该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以高尚的道德、优良的作风影响群众,影响社会。军队医疗卫生工作作为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窗口”行业,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军民健康服务的崇高追求,一方面体现着人民军队的宗旨,展示着人民军队的形象,代表着人民子弟兵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有力促进着军民关系的和谐融洽;另一方面,也为全国广大医务人员树立了道德标杆,促进着整个医疗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二、军医学员良好医德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

围绕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坚持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帮助学员牢固树立“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社会主义医德核心价值理念,筑牢“姓军为兵、姓军为战”的思想根基,努力培养医德高尚的新型高素质军事卫勤人才,是军医大学学员良好医德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根据上述目标要求,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军医学员良好医德培养的具体目标应为:努力培养献身国防、至仁至爱、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清正廉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军事卫勤人才。

一是要培养献身国防的军事卫勤人才。献身国防、报效国家是军人的神圣职责。军队医务人员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全心全意为军民健康服务,提高部队战斗力为天职。军队医务人员只有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为国防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才能在任何艰难困苦中,牢记使命,始终以保障军民身心健康为己任,忠于职守,毫不动摇,甘于奉献,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全心全意为部队官兵服务,为军事卫勤保障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要培养至仁至爱的军事卫勤人才。医学是人类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的结果,旨在解除病痛、恢复健康、保护生命。生命神圣、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是医学的根本理念。医术历来被视为“仁术”,仁爱精神是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德性,正如南齐《物理论》所述:“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只有富有仁爱精神的医务人员,才能始终同情患者、关心患者、体贴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赢得患者的信赖,真正实现医学的崇高目的。军队医务人员只有具备至仁至爱的大医情怀,才能在工作中视官兵为亲人,始终对伤病员极端热忱,时刻为伤病员着想,真正成为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守护神。

三是要培养诚实守信的军事卫勤人才。诚信是医务人员对待患者的基本要求,是医生的修身立命之本,对医生具有特殊意义。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专门用一个“诚”字来概括这种讲求诚信的“大医风范”。诚信作为对患者的责任和承诺,要求医务人员必须严密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疗规程,诚信行医。任何虚假、隐瞒的行为,任何利用职业技术优势,欺瞒患者,侵害患者利益的行为,都与医学职业精神相悖。军队医务人员只有医心诚,才能忠诚于患者,赢得患者的信任;才能忠诚于军事医学事业,不断提高军事卫勤保障水平,才能自觉同弄虚作假、背信弃义、欺诈取巧的不良医风进行坚决的斗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四是要培养团结协作的军事卫勤人才。医疗活动是一项集体性很强的活动。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问世及广泛运用,医学专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医疗活动的整体性也更为突出。一项诊断、治疗、预防、科研任务,单凭医生个体劳动是不能胜任的,往往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和多专业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讲整体、讲协同、讲联合,更是现代军事卫勤保障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突出特征。军队医务人员只有具备团结协作精神,才能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才能在工作中同心协力,在技术上互相学习,始终坚持一切从伤病员利益出发,一切从卫勤保障力出发,共同做好军事卫勤保障工作。

五是要培养清正廉洁的军事卫勤人才。清代名医费伯雄指出:“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清正廉洁要求医务人员必须以人民利益、国家利益为重,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军队医务人员是党和军队培养出来的人民军医,救死扶伤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手中的医药分配权、处方权、住院决定权等医疗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手段,而不是为个人谋取私利的筹码。军队医务人员只有具备清正廉洁的品格,才能抑制私欲恶性膨胀,自觉坚持原则,不为个人和小团体的私利,违法乱纪,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才不会利用岗位之便和患者的感恩之情,索取收受财物,谋取私利;才能真正做到对患者一无所求,履行好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

六是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军事卫勤人才。医学是研究人体规律、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应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人体是世界上最精细、最复杂的事物。医疗质量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医务人员的医德品质,更取决于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古人云:“医本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学习研究中,以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刻苦钻研的态度,努力探索新知识新领域,精研医术;在诊疗工作中,以科学的知识、精湛的技术、周密的思考和谨慎的操作,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精施医术。军队医务人员只有具备精益求精的精神,养成精益求精的作风,把自己打造成军事医学的精兵强将,才能把全心全意为军民健康服务的良好愿望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履行好救死扶伤、促进军民健康、保障战斗力的神圣军事卫勤使命。

七是要培养勇于创新的军事卫勤人才。当今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频率不断加快,医务人员必须勇于学习最新的医学科学知识,掌握最先进的医疗科学技术,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医学技术水平;必须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勇于探索诊治疾病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大力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军医学员只有具备勇于创新的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型学习和研究型学习的理念,不断强化追求新技术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始终做到面对困难不畏缩、面对失败不气馁,才能在努力学习、深入钻研和顽强进取中勇攀医学科学高峰,才能成长为适合未来战争需要的研究型、创新型高素质军事医学人才。

三、军医学员良好医德培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绝大多数军医学员学医目的明确,能够正确理解医德与医术的关系,表现出较强的责任心,医德价值取向主流是好的,与党、军队和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倡导的价值观一致。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转型,面对诸多社会现实问题的冲击,有些学员学医动机、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学习理念发生相应的嬗变,对良好医德培养带来了挑战,主要是:

(一)学医参军动机多样,献身医学的思想基础不够牢固

当前,受经济环境和就业环境的影响,医学专业成为热门专业,许多军医学员学医的思想准备不充分,有的是奉父母之命,有的是为了就业,选择军医院校的动机,很大程度上只是看到从医收入丰厚稳定,从军政治待遇高,能带来实惠。有些军医学员对医学职业的特殊性缺乏正确认识,对“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职业精神缺乏严肃领悟,没有认识到医学专业的神圣,医德认知欠缺,医德信念薄弱,服务和奉献意识不足。误以为当了医生有患者“请客”、“送礼”又能“捞回扣”,好处多多。不了解军队医疗工作的艰辛,没有做好为患者和军队医疗卫生事业甘于牺牲奉献的思想准备,与所肩负的国防医学使命不相称。这些不正确的求学动机,影响了学习态度,也影响了对未来职业的兴趣,更影响着医德修养的自觉性,严重制约了良好医德的培养。

(二)社会负面思潮冲击,奉献社会的价值取向有些扭曲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社会思想文化带来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催生了一系列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也乘机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等消极现象滋长蔓延。社会上讲经济效益多了,讲社会效益少了,讲物质文明多了,讲精神文明少了,讲发财之道多了,讲为人民服务少了。军医学员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有些学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向个人倾斜,把“对我是否有利”作为价值判断的尺度,很少考虑对国家、集体和他人的责任,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把物质享受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强调实惠,“有理想不如有钱,成才不如发财”,追逐金钱的欲望大大膨胀,缺乏对高尚人生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奉献精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道德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良好医德的培养。

(三)不良医德医风影响,患者至上的医德观念比较淡薄

在发展市场经济,特别是医疗卫生服务推向市场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社会上不正之风渗透影响到医疗行业,片面强调物质利益追求经济效益的思想在行业中不断滋生蔓延,有些医务人员把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和求利原则用于医疗活动中,追求实惠和功利。有的接受患者“红包,有的为高额回扣提成乱开方、开大方、乱检查,大检查,有的为获取利益转介病人走穴行医,有的因私利得不到满足,态度冷漠恶劣,敷衍病患,甚至置患者生死安危于不顾。这些效益至上的消极现象冲击着军医学员的思想,尤其是在临床实习中对学生的医德认知产生了负面示范作用,使学员怀疑学校医德医风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对医德教育产生抵触和厌倦,患者至上的医德观念淡漠,严重地妨碍了军医学员良好医德观念的形成。

(四)文理分科弊端凸显,医文并重的素质观念没有确立

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人文道德是军医学员的必备素质,但现实中,军医学员都是来自从高中开始的文理分科教育的理科学生,人文知识基础薄弱,普遍存在着人文素质欠缺的问题。军医大学作为自然科学学科为主体的院校,学科建设和领军人才往往向理工医倾斜,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相对单薄,往往局限在政治理论教育的狭小范围内,人文社科类课程开设率低、课时量少;专业课教学又往往偏重单纯的医学知识传授,忽视人文理念的引导,在校园中形成了自然科学氛围浓厚、人文社科氛围薄弱的状况。客观上引导着学员偏重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哲学、伦理学等人文社科课程的学习。同时,院校的医德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讲授,实践活动少,内容单调,难以将医德教育和医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此外,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传递着“科学技术万能”的观念,医学中的人文思想逐渐淡化。这些问题都片面强化着军医学员“重专业、轻人文”的学习理念,对人文学科的认同度偏低,缺乏人文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着军医学员良好医德素质的培养。

四、军医学员良好医德培养的有效途径方法

针对军医学员良好医德培养中问题和挑战,围绕良好医德培养的总体目标,遵循医德培养的基本规律,立足医德培养中“知、情、意、行”四个层面,创新培养模式,以理论教育引导认知,以环境熏陶培养情操、以实践强化锤炼品质、以自我修养稳固良知,形成贯穿始终的医德培养长效机制,是强化军医学员良好医德培养的有效举措。

(一)强化医德教育,提高医德认知

积极有效的医德教育是学员良好医德培养的主要方式,转变教育理念,开阔教育视野,拓宽教育边界,充分发挥人文社科课程在医德教育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注重把医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和师德师风建设中,切实增强医德教育实效。

一是要充分发挥人文社科课程教学中医德教育的塑造作用。针对医学院校学科较单一,大多对人文学科重视不够的现状,军医院校应切实将人文学科建设与专业学科建设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人文社科课程建设,形成浓厚的人文社科教育氛围,引导学员矫正“重专业、轻人文”的学习理念。针对军医学员的特点,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充分发挥人文社科课程在学员思想医德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帮助学员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医学伦理学在医德教学中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员系统掌握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树立社会主义的医德观。针对学员医德素质能力培养,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师讲、学员听”的单一模式,采用案例式、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把“读、听、讲、谈、看、写”结合起来,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通过辩论、演讲,谈人生、话理想、论医德,在真善美的情感体验中,接受熏陶和教育,提升学员的医德认知能力,塑造完美医德人格,不断增强医德教育的有效性。

二是要充分发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医德教育的渗透作用。医学专业课教学不仅是学员获得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而且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对学员进行医德教育的重要渠道。针对专业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师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医德培养的状况,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知识培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科学和人文相统一的教育观,自觉贯彻“百业德为先”的理念,在专业课的教学中积极挖掘与专业紧密联系、生动真实的教学案例的医德价值,充分发挥医德教育作用,实现医德教育多学科渗透,覆盖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让学员在接受专业训练的同时,也接受良好医德的熏陶,真正做到全方位的育德育人。

三是要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建设中医德教育的感染作用。军医大学的教员作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是医学科学的解惑授业者,也是医德文化的传道示范者,良好的师德师风在学员医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此,军医院校必须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员医德教育的系统工程,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岗前培训,选拔任用好教员,引导广大教员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与甘为人梯统一起来,把物质利益追求与甘愿奉献统一起来,立足三尺讲台,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引导学员的人格塑造,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员的医德修养。

(二)重视环境文化熏陶,培养高尚医德情操

把医德教育融入校园环境文化中,营造健康向上的医德环境文化氛围,发挥大学环境文化的教育熏陶、凝聚激励、引领提升作用,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行,收深入心灵、融入血脉、嵌入基因之效,强化医德情操培育。

一是要创新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围绕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军医院校自身特点和关荣历史,与时俱进地凝练大学精神和校风校训,形成医学与人文有机融合、军事与医学有机融合、特色鲜明的军医大学精神文化,坚持用高尚的精神激励人,用先进的文化熏陶人,用身边的典型教育人,引领学员医德情操塑造。

二是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按照整体布局、突出特色、体现品味的要求,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把艺术形式和文化展示相统一,把我党我军的宗旨、中外医学家画像、名言警句、医学生誓词和先进的医德理念融入校园的形象标识、环境装饰和设施配套中,精心打造体现军医大学特点,融思想教育、知识传播、道德熏陶和艺术感染为一体,幽雅整洁、美观大气的校园环境,发挥立体教科书的育人作用。

三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各种以医德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歌咏比赛、专题辩论、文艺演出和“征曲”、“征画”、“征赋”、“征影”等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在全员动员、全员参与的过程中,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在满足军医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中,找到医德教育的认同点,形成医德修养凝聚点,培养高尚的医德情操。

(三)加强实践化育,锤炼医德品质

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趋势之一是“早期接触临床”,通过参观医院、见习实习、社会调查、送医送药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员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接触社会、医院和服务对象,接受医德锻炼,明确职业角色,锤炼医德品质。

一是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军医学员的责任感。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军医学员了解国情,增长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高尚的医德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利用假期,组织学员走向部队、走向基层、走向边防高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支持学员参加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和在基层医疗单位“做一天医生、护士”,增强军医学员对军事卫勤保障工作、基层官兵健康需求和基层医疗服务的感性认识,激发职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坚定献身军事医学事业的信念。

二是要在医疗见习中培养军医学员的仁爱之心。突出“医乃仁术”、“学医必须先学做人”的医德教育理念,结合参观、走访医院和临床见习,引导学员在帮助医护人员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过程中,亲身感受广大病患的痛苦与不便,激发对患者的同情心;亲身感受患者病愈后的欣喜和对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激发仁爱救人的自豪感;亲身感受道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白衣天使的道德人格力量,自觉以他们为楷模,立志成为像他们那样受人民尊重的好医生、好护士,不断强化自身的医德情感,培养至仁至爱的大医情怀。

三是要在临床实习中锤炼军医学员的医德作风。临床实习是军医学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定的正式开始,实习阶段对于其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医德医风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触服务患者的过程中,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中,学员才能深入思考辨别医疗行为的善恶,不断强化医德意志,真正把科学的医德理论内化为医德修养、外化为医德行为,形成医德医风的良好开端。为此,临床实习必须把医德医风教育工作与临床技能实践置于同等的地位,注意引导学员在医学实践中,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医术和医德的统一,自觉开展医德评价、提高医德修养、增强医德观念、陶冶医德情操、锤炼医德医风。

(四)注重自我修养,强化医德良知

医德教育和自我修养是医德品质塑造的两种基本手段,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医德品质的塑造从根本上说还得靠军医学员的自觉修养。

一是要学思结合。医德修养仅靠理论的学习是不够的,贵在学思结合,只有把科学的医德理论深入思考认同后,才能将其内化为思想觉悟和品德,学会做人;才能将其转化为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贵在反躬内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有结合自身实际,严于剖析自己,不断正确认识自己,敢于战胜自己,善于做自己的主人,不断提高医德自我选择能力,严格按照医德规范做人做事,才能确保医德修养达到较高水平。

二是要持之以恒。医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不断提高的过程,非一日之功,也不能一劳永逸。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医德观念不断更新,医德修养对医务人员来说永无止境,必须坚持不懈,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需要坚定的意志,持之以恒,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和锻炼,才能培养高尚的医德品质。

三是要追求慎独。医疗工作质量的高低、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慎独”对医务人员来说尤为重要。医德中的“慎独”,是指医务人员单独工作无人监督时,仍能坚守医德信念,自觉履行医德原则规范,严格自律,绝不超越医德底线。慎独既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也是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培养“慎独”精神,必须坚决打消一切侥幸心理,从“微”上下功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隐”上下功夫,切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自省自重,扬善抑恶,才能达到“慎独”医德境界,完善医德修养。

(五)医德教育贯穿始终,形成长效机制

根据人才培养的阶段性特征,把医德教育融入入学教育、学员日常管理、临床见习实习、毕业教育等关键环节,贯穿学员培养的整个过程,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学员医德教育的实效。

一是要把医德教育与入学教育结合起来。在入学入伍的关键时刻,针对求学动机多样和学医思想道德准备不足等问题,通过组织学员宣誓,让他们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誓词中感觉医学殿堂的神圣和自己肩上的责任。通过聆听医德先进典型报告会、参观医德医风典型事迹展、参观医院先进科室和先进病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浓厚的医德氛围中激发学员的医学使命感,端正学医动机,坚定职业信念。

二是要把医德教育与学员管理结合起来。学员管理是军校学员教育的重要途径,严格的一日生活制度和良好的日常养成,是军医学员高尚道德品质形成的优势和保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强化人性化管理,在官兵一致的基础上,努力建设团结友爱、纯洁和谐、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引导学员在官兵和谐、师生和谐、阳光温暖的氛围中,养成良好自律他律意识,自觉培育践行军人道德规范和医学道德规范。

三是把医德教育与临床见习实习结合起来。实践教学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床见习实习不但是掌握临床医疗技能的关键环节,而且是强化医德情感、锻炼医德意志品质、锤炼医德作风的重要环节。教学医院要注意选派医术精、医德好、服务佳的医师承担带教任务,把高尚医德、精湛医术和优良的作风很好地传授给学员,引导军医学员自觉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打造良好的医德品质。

四是要把医德教育与毕业教育教育结合起来。毕业教育是军医学员走出校门、走向军营、开始军医生涯的重要环节,毕业教育中的医德教育更是军医学员在校期间医德教育的最后一环。通过邀请基层军医讲座授课和重温入学誓言等扎实有效丰富多彩活动,及时开展医德强化教育,有利于引导广大军医学员尽快适应第一任职需要,尽快实现从学员到医生的角色转变,尽快担负起军事卫勤保障的任务;有利于引导广大军医学员以高度的革命军人觉悟和医学道德觉悟,自愿到军队最需要的地方去,自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为官兵健康服务。

推荐访问:医德 军医 学员 培养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