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为导向 培养实用型机械类人才

摘 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面对居高不下的就业压力,就如何培养实用型机械类人才,本文从推进教学体系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就业压力;市场需求;实践教学;实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8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264-02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11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52万人,预计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仍将逐年递增,到2010年达到700万左右。而近两年还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导致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此外,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恶化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公司企业纷纷倒闭,即使幸存的企业,也大幅裁员,对人才的需求萎缩,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一、机械类人才需求现状

尽管近几年机械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但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仍然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根据2009年春季人才交流会反馈的信息,在制造业中,人才需求集中在技术、生产、管理等三大岗位,占岗位总量的20%。总体看,中高级技术人才吃香,包括有操作能力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以及机械类工程师、数控机床操作师、模具设计师等中高级技术人才。据了解,高级数控机床操作师、半导体技师以及模具制造师等高级技术人才成了企业争抢的对象,许多企业对这类人才进行了工资、福利等各方面的保护。而根据国家劳动部门统计,在我国7000多万技术工人中,高技能人才仅占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调查还发现,企业当前最急需的机械类人才前3位依次是:营销、高级技工和高级技师。虽然目前机械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境况不佳,但经过企业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全球制造业的重新洗牌及经济的回暖,定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济效益也会逐步回升。

二、实用型机械类人才的培养要求及面临的问题

针对目前人才需求的现状,实用型机械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和造就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其表现为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数控加工等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电工、电子、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机电传动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软件(CAD/CAM,PROTEL等)操作技术知识;具有数据编程、数控设备操作、维护和技术改造等岗位技能和数控技术专业的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机电制造和机械产品加工行业的生产、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需要。此外,还要求毕业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身体及心理素质;能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技术资料,掌握英汉互译专业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和高校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等自身特点,目前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有限,仅占新增岗位的22%,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增加,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却降低22%, 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尖锐的同时,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专业趋同现象严重,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专业教材形式单一,实践性教材非常有限,甚至有些还脱离生产实际,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企业尚需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学生进行培训,加大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以至于许多企业不愿意招聘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教学体系改革

(一)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设置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它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所在。课程体系是否合理,之间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反映社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反映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教材内容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注意及时跟进先进技术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依据“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调应用”三个原则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加强基础”是指重视学科基础建设,如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以及专业基础等要加强,只有这些基础夯实了,才能达到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且有利于学生知识更新与继续深造;“拓宽专业”是由现代工程实践呈现知识的综合性和技术的交叉性所决定。就制造技术领域来看,学科交叉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决定因素。先进制造技术不是指某项具体技术,而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与基础科学、管理学、人文社会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理论、方法有机结合产生的适应未来制造的前沿技术的总称。它将发展成为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强调应用”就是强调工程应用能力教育,是实用型本科对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和特色所在,要求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工作,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强。

(二)开展网络课程教学

现阶段多数高校机械专业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形象直观、便于理解等特点。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空白,我校开发了网络课程综合平台,采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CAI课件,将CAD/CAE/CAPP/CAM等计算机辅助CAx技术及其相关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满足“质量工程”提出的特色专业点建设、精品课程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多种模式教学过程和环节信息化支持等方面的要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教学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具有交互性的环境下进行构想,自主发挥、自主设计、自主验证,同时掌握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方法与技巧。

四、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环节,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紧紧把握这一发展趋势,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探索推进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一)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及本学科专业对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需要,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构建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活动等四方面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根据学科发展的新形势以及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就业素质要求不断优化、更新实践内容。在横向上加强学科间知识的融合,防止教学内容的趋同与交叉;在纵向上将实践教学整合为基本技能训练、应用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开发等三个模块,使实践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又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研究性、实用性。通过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建设具有良好条件、能够再现工程环境的工程训练中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上,我们投入大量财力建立了数控中心、现代制造技术、CAD/CAM实验室,使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基本能够满足工程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需要,围绕基本技能、专业工作能力、工程实践和創新能力三个层次开展的各模块实践教学。在数控技术、特种加工、CAD/CAM等方面具有行业先进水平、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机械类学生工程实训环境,满足了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的需要,形成了培养制造技术领域和工业控制领域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色。通过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实习,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得到协调发展。此外,为使学生获得生产现场的直接经验,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必须面向市场,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了解未来职业的内容、性质和特点,使学生一出校门就与大公司的工作平台直接接轨,避免“纸上谈兵”。而且,企业的参与极大地增强了实践基地的辐射作用,很好地发挥出基地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的作用。

(三)广泛开展科研训练和科技活动

学校制订了《南京理工大学关于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活动的规定》,把本科生的科研训练纳入日常教学工作,2002年起设立了大学生科研训练基金,资助大学生开展科研训练活动,学校对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教师给予教学工作量,对取得突出成绩的予以奖励;对参加科研训练的学生,在完成研究任务,提交研究报告后,可获得第二课堂学分。同时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企业的科研开发项目。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科研训练的顺利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思想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兼具教师和工程师素质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

1.鼓励和支持现有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到培训基地进行短期培训和进修,及时掌握机械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技术,了解专业技术的发展新动向;经常派教师到对口企业学习和挂职锻炼,在专业岗位上接受实际训练,向一线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学习,掌握生产和工艺过程的特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研究、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2.从企业聘请生产、管理一线的经验丰富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践课、校外实习指导教师。

3.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合作与交流,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同时委派优秀教师出国学习,吸取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技术知识,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杨峻峰.优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应用能力培养[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5,(1).

[2]党跃轩,李洪智,康维新,李伟.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06,(2).

[3]方淑荣,史胜辉,盛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高校教育质量[J].黑龙江教育,2007,(9).

(责任编辑/石银)

推荐访问:导向 机械类 培养 人才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