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摘要 分析当前农村水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指出今后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强化对水利设施的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并提出进一步搞好农村水利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 农村水利;形势;问题;重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1-0186-02

农村水利是指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建设、管理及其他有关水问题的工作,包括农村水工程、水资源和水环境,涉及到闸、涵、站、井、桥、堤、河流、沟渠及水利配套设施,分为农村蓄水设施、防洪除涝降渍等抗御水灾害设施和生活供水设施三大类,是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镇村居民生活的基础设施。

1当前农村水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由过去只重视粮食产量向重视农产品多样化转变,特别是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不高,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不少城镇排涝动力的设备还是按照农业的排涝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农村居民引用水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活和生产污染严重等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原来的农业生产要追求粮食产量,水利工程主要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瓜果、药材等对灌溉、降渍和抗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生产,给农村水利组织协调工作带来了困难。

1.2水质要求更加严格

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一旦水源污染,水质被破坏,就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损害农民的利益。

1.3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

目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政府组织向村民自主转变,由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意见转变,由政府组织号召向一事一议转变,农村水利建设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4部分干群理解水利产业政策的片面性

农村水利项目建设中,部分干部和群众片面地认为防洪除涝工程、农田灌排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水资源、水环境的治理全部应由政府投入,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流域性的防洪工程是公益性的,但在工程项目治理中涉及到的防洪除涝工程的受益者、受益范围都非常明显,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农田灌排工程应该是农业生产性的工程建设,其受益范围和受益者也非常明显,不应该把政府作为投入的主体,相反农民应该成为农业生产性投入的主体。

2今后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农村水利要围绕一个目标(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利用两大优势(即水资源优势和水务一体化优势),确立三个协调(即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四个体系(即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灌溉安全体系),发挥五个方面的作用(即提高产业层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景观水平、提高水资源科学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农村水利建设应注重以下的几个方面。

2.1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是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要加大节水设施、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灌、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

2.2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

要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以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2.3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

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负面影响,水土流失也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已越来越重要。

2.4加快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随着农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问题,特别要满足短历时暴雨的排涝要求。

2.5提高农村供水能力

目前,农村居民饮用水和农村工业用水主要是使用地下水。因地下水抽取过度而出现的农村地质灾害隐患,使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减弱。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提高农村特别是小城镇的自来水供水能力,加快管网铺设,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顺利推进地下水深井的封填工作。同时,加强村镇科学规划工作,建成集镇截污处理厂,减少污染源,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2.6强化防洪除涝工程的管理

一要解决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来源。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尽可能将公益性水利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二要界定工程管理性质。对公益性工程的管理单位做到精简高效,其编制内人员经费要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三要研究制定排涝费收取使用办法。要根据当地工情、水情和种植养殖业及工业经济特点,制定排涝标准,提供优质服务。

2.7进一步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改革

农村水利是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规范管理权。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具体的经营管理方式可以根据工程类型、特点和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灵活掌握,既可以由农业综合服务站直接管理,也可以通过产权转让让私人经营,还可以采用经营管理权承包、租赁或聘用“能人”等方式加强经营管理。在目前情况下,政府既不能把农村水利当作“包袱”甩掉,也不能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揽的做法。在租赁、承包甚至产权转让的工程管理中,要切实防止经营者掠夺性经营,要加强行业管理,制订考核办法,建立奖惩制度,加强对经营者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协调其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其他建设而减少灌溉面积的,镇村应该进行相应调节,以确保经营者利益,在保护经营者合法收益的同时,还应严格要求经营者按照规定缴纳规费。

3搞好农村水利工作的主要措施

3.1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水利的认识

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没有防洪除涝基础设施的保障,就没有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农村水利现代化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化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当前,农村水利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但农村水利始终承担着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任,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多调查、多分析、多研究,并拿出切实的对策,就一定能够推进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向前发展。

3.2建立税费改革后的投入机制

各地要积极探索,尽快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农村水利投入机制。一是县(区)、乡(镇)两级政府要将当年可用财力的2%~5%用于水利建设,实现财政转移支付;二是坚持分级负责,划分事权原则,明确投入主体;三是继续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组织受防洪工程保护的所在地区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修建防洪基础设施;四是要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民投资兴办农田水利工程,使农民成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体;五是抓好“一事一议”资金投入水利兴修工作。

3.3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建设

农业综合服务站应为县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防汛抗旱、灌溉排涝、水资源管理等工作,协助做好水行政执法和水费收缴、综合治理区建设和国营机电排灌站的管理、新技术推广、农业技术等工作。乡镇站所人员事业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计划,并通过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再下拨到乡站。要实现事企分开,精简乡站事业编制人员。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要向制定规划、监督建设、经营建设转变,加大水利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尽快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综合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相结合、科技性服务和指导性服务相协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推荐访问:水利 形势 面临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