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探讨

摘要:现如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繁荣,水利工程作为基础保障性工程,其建设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张。基于此,为切实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当根据水资源分布情况与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合理规划水利工程投资,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基于此,本文围绕如何提高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展开深度探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

1 项目建设内容

本次淮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骨干工程可行性研究建设的内容有:涟水县境内三干渠及七支渠整治,长分别为7.Okm,5.Okm,淮阴区境内一干渠下段、二干渠下段及东西四干渠上段整治,长分别为8.5km、4.0km、4.Okm,共长28.5km;以上渠道整治共需配套建筑物825座,其中配套放水口门371座、配套桥梁304座、过路涵64座、渡槽86座。配套建设骨干灌排建筑物125座,其中灌溉涵闸及渡槽3座,灌溉泵站108座,梯级闸、坪口闸及退水闸13座,排涝泵站I座。西张河、小羊河、大兴引水河等8条骨干排水河道及56条中沟疏浚,共长213.62kmo

2深度剖析区域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配套建筑设计标准低,输水能力不足

本工程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工程配套建筑物设计也较为落后。当时工程设计以发展水稻种植为侧重点,而现下则采用麦、稻两熟制度进行种植。自农村地区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以后,水稻灌溉区相对集中,在原有农业合作化运动模式下,水稻栽秧期多为20-30天,而当下仅需要10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整个管渠的水稻插秧工作,且集中用水时段的供应量较大。另外,基于六七十年代生产条件有限,现阶段多采用立体种植模式与水产养殖的协同运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水需求量,激化了供需矛盾。

2.2 干渠输水能力有限

根据相关社会调查结果显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该区域6月上旬的平均流量约为26.67m3/s,尤其是降雨量充沛年段,尽管淮涟闸水位较高,短时间的引水流量达到峰值,但基于干渠容纳标准有限,水位上涨速率过快,且下游堤坝防汛能力不足,极易发生决堤现象。

由于干渠引水能力较差,部分自然灌溉区成为堤灌。据调查显示,该区域共有388个电灌站,配有超过400台的基础设备,总装机提水能力达到142.5m3/s,整个灌溉区的堤灌覆盖率为97.3%。淮涟闸上水位10.9(P=85%)时,在整个灌溉区控制范围内,除三干7、16、17、18支,共计11.92万亩水稻田能实现自留灌溉外,其它稻田都无法完成自流灌溉。由于灌溉覆盖面积过大,干渠数量及长度超过一定限度,且该区域土地沙漠化逐年恶化,渗漏量系数偏大,使得用水需求量逐步增大。多年来,该区域农田灌溉高峰期多引淮沫河水,可勉强维持水稻灌溉需求。

2.3 回流水综合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在整个灌溉区内,土壤沙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经测量可知,沙化面积占总灌区面积的63%,沿渠道方向的渗漏损失严重。当下,灌溉区内支斗渠衬砌长度达到118.4km,根据专业测算可知,灌溉水综合利用系数为52%,该区域回流水拦蓄能力偏弱,且排涝河道等未设立拦蓄设施,这使得回流水利用效率较低。如今该区域回流水综合利用指标仅为0.15亿立方米,尚未达到限定标准,且回流水多被内部排涝河道引出,不仅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流失,也增加了下游河道的防汛压力。

2.4 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综合管理力敦匮乏

当下,总干渠首淮涟闸管理主要由省淮沫河管理处负责。由于行政审批流程繁琐,使得诸多工作存在滞后性。另外,各干渠首闸由市淮涟灌区管理所管理,下级各主要县市也分别设立了管渠基层管理站。但纵观该区域各管理站的运行概况可知,管理人员配置匮乏,专项技术薄弱。

3 保证水利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具体策略

3.1 合理规划,优化工程建设

为最大限度的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应当秉承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改造自然面貌,维系区域生态系统平衡。要合理规划设计水利工程,深入实地了解区域发展概况,从而保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最大化,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进步。

3.2 发挥水利工程的优势价值

水利工程作為基础保障性工程,其竣工后会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角度来说,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带动经济整体进步。充分利用水土资源,秉承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大力推进综合产业发展,可提高水利工程整体效益。具体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1)针对一个大规模水库来说,稳定且优质的水资源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良好条件;

2)充分开发水利工程所在区域的闲置经济林,不仅可以保证经济效益,也可以维系区域生态系统平衡。

3.3 完善工程基础配套设施

结合水利工程的基本特征,应当尽可能的完善水利工程配套设施,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为消除由配套设施不足导致的问题,应当在满足主体工程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对工程竣工阶段完善辅助设施的重视度。综合上文内容可知,只有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才能保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3.4 节水改造与工程续建后的经济效益对比

针对整个规划建设项目区来说,在完成节水改造与工程续建后,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了八个百分点。且水稻灌溉率达到85%,可满足超过37.33万亩水稻的灌溉需求,保证区域抗洪排涝工作。经粗略统计,该区域年新增农业产值4432.8万元,年均节水4069万立方米,粮食产量年增长量为2854万千克。

3.5 综合经济效益评价

据经济评估可知,若社会折现率达到0.08,经济净现值26568万元,综合经济效益费用比L66,经济内部收益率17.16%。从经济敏感性角度分析可知,该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具有可行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与国民经济增长息息相关。在现代经济繁荣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提高水利工程综合经济效益可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支撑,并完善水利工程回收补偿制度。以水利工程投资特点为参考依据,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可优化水利工程投资结构,最终促进行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军芳.水利经济对当前社会的重要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8(21):311.

[2]彭南芳.分析新形势下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8):18.

[3]邰海燕.论提高水利经济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山西农经,2018(15):122.

推荐访问:水利工程 经济效益 探讨 措施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