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末备考(六)

 高二历史期末备考(六) 一、选择题 1、 易中天在《我们的反思》一书中说:“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的“精巧设计”是指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的 1787 年宪法

  D.法国的 1875年宪法 2、欧洲近代史上某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该宪法 A. 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B. 是德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标志 C. 标志着代议制民主的形成

 D. 是法国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3、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大都规定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国和美国的元首都 A.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世袭

 B.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 C.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D.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4、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国会对总统、副总统及官员有弹劾权,提出弹劾之权属于众议院,审判弹劾之权属于参议院。”这反映了 A. 分权制衡

  B. 司法独立

 C. 自由平等

 D. 人民主权 5、美国在政治发展过程中没有建立英国的那种君主立宪制,而是选择了独具特色的、适合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以下不属于美国最终选择的政治制度的是 A.邦联制

  B.三权分立的政体

  C.共和政体

 D.两党制

 6、 “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于我的内阁 商 量 , 并 获 得 内 阁 的 支 持 。

 ” 根 据 这 段 话 判 断 其 中 的 “ 我 ” 是 哪 国人

  A 美国人

 B 英国人

 C 法国人

 D 德国人

 7、21.

 19 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其称赞的是美国的 A . 邦 联 制

  B . 联 邦 制

 C . 三 权 分 立制

 D.总统制 8、. 1913 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

 B.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

  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9、本杰明·富兰克林指出,美国新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

  制”。他的观点表明

 (

 )

  A.美国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

 B.美国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

  C.美国新宪法具有专制色彩

 D.美国总统实际上是专制君主 10、美国 1787 年《合众国宪法》规定“众议院议员人数和直接税税额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根据材料,以下对该宪法认识最正确的是 A.重视各州权力平衡

  B.兼具历史进步性与时代局限性 C.存在种族歧视倾向

  D.体现了对人权平等的制度保障 11、.1934 年 6 月,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这一规定反映出 A.美国总统凌驾于参议院之上

  B.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 C.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D.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 12、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这一规定主要调和了当时美国

 A.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C.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

 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13、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A.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地方各州自治权不断增强 C.中央权力与地方分权结合

  D.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14、 “在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通过会议和宪法,也就是通过嘴和笔,实现了联合,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政治大厦,却是人类历史的首创,一个不朽的政治奇迹。”这个“政治奇迹”是(

  )

 A.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B.美国通过 1787 年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共和政体 C.法国通过 1875 年宪法建立起共和政体 D.德国通过 1871 年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君主立宪制 15、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三条规定:“士兵在和平时期,非经房主许可不得驻扎于任何民房;在战争时期,除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外亦不得进驻民房。”其基本精神是(

 ) A.严明军队纪律

 B.维护法律尊严 C.保护私有财产

 D.调节军民关系 16、 “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 1787 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

 A.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B.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

 C.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D.分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17、.对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A.所反映的政治文明本质相同

 B.体现了代议制的制约与平衡 C.近代西方民主形式上都相同

 D.民主政治文明建设道路相同 18、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总统可否决国会提出的法律

 B. 总统是美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C.美国以联邦制取代邦联制

 D. 美国总统、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19、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 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权力制衡” 20、美国总统一般称为 Mr.President(总统先生),美国独立战争后,副总统兼参议院议长约翰·亚当斯最初提出的头衔是“最仁慈的殿下”、“强有力的阁下”等称呼,最后众议院通过决议,只称呼华盛顿为总统先生,这个称呼后来一直沿用至今。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中央政府的制约与平衡

  B.总统的权力至高无上 C.强调民主制度的公民意识

  D.国会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21、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 的 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 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22、 “弗莱彻诉佩克”案发生在 1810 年的美国,最终裁决为佐治亚州的法律损害了公民的财产权,违反了联邦宪法第一条第 10 款的规定,因而是无效的。依据所学判断,有权做出这一决定的机构是 A.佐治亚州政府

 B.众议院

  C.最高法院

 D.参议院 23、美国宪法第一个修正案(1791 年)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诉冤请愿的权利。”该修正案没有体现的原则是(

 ) A . 天 赋 人 权

  B . 政 教 分离

  C.三权分立

 D.宪政主义

 24、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 A . 符 合 民 主 集 中 制 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宪法,林肯宣布结果无效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25、 “每个州都印刷了自己的钞票,制定了自己的法规,并且起草了自己的宪法。每个州都开始自己征税……国会没有钱支付军饷,也没有权力通过征税来筹集资金。”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宪法规定实行(

 ) A . 联 邦 制

  B . 共 和制

 C . 两 党制

 D.总统制 26、.下列言论一语道破美国两党制实质的是(

 )

 A.杰斐逊说:“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 B.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认为党派精神是“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 C.一个政客说:“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一个民主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在一个不确定的选区,我是一个确定的人……” D.菲迪南德·伦德伯格在《富豪和超级富豪》中指出:“两党只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 27、.参加了 1787 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

 A.好的政府会把人们变成天使

 B.政府权力一定要受到监督 C.人们应当自觉遵守法律和法规

 D.政府权力不能受到任何力量的控制 28、1787 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 话 的 意 图 是(

 )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

 C.美国应建立开明的君主制国家

 D.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29、杨宁一认为,在开创现代民主的实践中,各国特点迥异:“重自由而轻平等”、“突出平等的价值而对自由的保护不足”、“较好地处理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使之相对均衡”。与此相对应的事件应该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革命

  法国革命

  B.英国革命

 中国革命

 法国革命 C.英国革命

  法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D.中国革命

  法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30、有学者认为,比较理想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是“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以下制度最符合这位学 者 观 点 的是

 A.秦朝的郡县制

  B.清代的密折制 C.雅典城邦制

  D.美国联邦制 31、. 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 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反 封 建 性

 B. 民 主 性

  C. 法 制化

 D 普选制

 32、制度建设与创新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美国从建国到现在,短短两百多年发展为世界超级大国,1787 年宪法功不可没。1787 年宪法没有调解下面哪组矛盾 A 大州与小州

  B 中央与地方

  C 南方与北方

  D 性别与种族

  33、.“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 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

 34、.托克维尔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B.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历史国情 C.联邦宪法是一件中看不中用的艺术品 D.联邦宪法排除外部思想影响独创发明 35、美国 1787 年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者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材料充分体现了(

 ) A.联邦制的原则

 B.民主共和的原则 C.自由平等的原则

  D.分权制衡的原则 36、.某著作中写道:邦联建立不久,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它就像一个“四肢指挥头脑的怪物”。华盛顿将它比喻为“沙子扭成的绳子”。这些比喻旨在讽刺美国 A.各州间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

  B.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C.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D.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37、、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 保证司法的独立性

  C. 实现三权分立

  D. 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38、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国庆演说中讲到:“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是 A.实行三权分立

  B.实行君主立宪 C.实行民主选举总统

  D.国会制约总统权力 39、有人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形象比喻为“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这种政体的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40.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 A.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选官基础 C.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权力分配标准

 D.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

 41.《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三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B.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42.唐代赵蕤说, 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为天下之人强掩弱、诈欺愚,故立天子齐一之。为一人之明,不能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辅翼之。为绝国殊俗,不得被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这反映出 A.古代政治制度总是相伴而生

 B.作者对早期政治存在一定的误解 C.君主制度的目的为社会公平

 D.唐人对早期政治制度有深刻见地 43.《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受财而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这说明当时 A.严厉处罚官吏职务犯罪

 B.注重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C.官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加大对社会舆论的控制 44.唐高宗时,弘文馆直学士刘祎之、著作郎元万顷等翰林院待诏(官名),入禁中撰书,时奉诏草制,密令参决,参与机要;因常于皇宫北门进殿,故时称北门学士。由此可见,北门学士实际上 A.掌握中书省的最高职务

 B.属于门下省的最高长官 C.成为尚书省的最高官员

 D.分割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45.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 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 C.与都省相互制衡

 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 46.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该言论突出反映了宋代 A.监察机构的多元化

 B.相权与君权的相互抗衡 C.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D.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 47.荐举制度是宋代一项重要的选官制度,但南宋王廷珪指出:因“监司郡守之非其人”,导致“一路数千里之间,未闻荐举一人奉法爱民,能推行宽恤之诏者;其所荐举者,必苛刻险悍之夫,号为能集事者。”由此可知荐举制度 A.堵塞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途径

 B.有悖于公平公正降低了行政效率 C.注重重门第出身忽略了文化素养

 D.是造成当时吏治腐败的重要原因

 48.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A.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B.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C.设内阁,使其成为新的决策机关 D.设军机处取代内阁,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49.下列材料出自近现代某政治文件

 这个政治文件最有可能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C.《中共一大宣言》

 D.《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50.1940 年,中国共产党指出:“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方面采取的行动是 A.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C.组织徐州会战,阻止日军疯狂攻势

 D.发动百团大战,坚定抗战信心 51.“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 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 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D.体现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重大转折 52.1945 年 8 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53.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 20 世纪 A.50 年代初期

 B.60 年代初期

 C.70 年代初期

 D.80 年代末期 二、综合题 4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 19 世纪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构示意图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8 分)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两种政治制度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在本质上有何不同?(4分) (3)据材料三,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英两国国家元首最大的不同点。(6 分) 4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1791 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 “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请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二,归纳法国《1791 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6 分)

 (2)据所学知识,概述法国《1791 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两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6 分)

 (3)从两国上述情况,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2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88 年 7 月 30 日,议会两党的 7 位政治要人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队前来英国,帮助捍卫英国人的自由,威廉乘“新教之风”登陆英伦后,詹姆士二世逃 走 。

 英 国 仅 以 换 了 一 个 国 王 的 代 价 写 成 了 革命。

 ——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立宪君主制。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4 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重要文献?依据材料二说明它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8分)

 (3)、依据材料三,简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8 分)

 高二历史期末备考(六)参考答案 1、C 2、D 3、D 4、 A 5、A 6、B 7、B 8、、解析:选 B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 A 项错误;从题干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让票”等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政治是相当脆弱的,这根源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故 B 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信息,故 C 项错误;题干中反映的是中国民主政治存在的问题,D 项与题干信息的逻辑不符,故 D 项错误。9、A 10、D11、.C 12、B 13、 C 14、B 15、C 16、C

 17、解析 英国、美国代议制制度是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一部分,其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故选 A。英国政体中议会与内阁、国王等体现不出“制约与平衡”,排除 B;C、D 两项都错在“相同”,皆排除。答案 A

 18、D 19、B 20、C 21、D 22、C 23、C 24、D 25、A 26、D 27、B 28、D 29、D 30、D 31、C 32、3D 33、C 34、B 35、A 36、D 37、B 38、A 39、B

 40.C【解析】根据题中材料分析,魏晋南北朝是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作为划分社会形态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还是应该被称为“世袭社会”。这和西周到春秋的世袭社会属同一个类型,因此 C 项正确;A、B、D 所表述的意思与题目所问不相符。

 4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准确完整地概括并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等可知,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和家庭具有共同性,这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B 项正确。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是表象,不是实质,排除 A 项;材料的主旨不是在探讨家长制作风,排除 C 项;材料主旨也不是揭示宗法关系的广泛影响,排除 D 项。故选 B项。

 4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三公九卿制和分封制,前者属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后者属于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二者不是同一时期和同一性质的制度,故作者对早期政治存在一定的误解,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

 43.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 可以总结出唐朝通过严刑峻法惩治腐败的措施,故 A 项正确;《唐律疏议》维护封建政府统治,不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故B 项错误;官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舆论的控制,故 D 项错误。

 44.D【解析】本题考查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分析材料可知,北门学士并非常设的官职,只是临时性地草拟诏书、决策、参与机要等。题目中未涉及取代中书省职权的信息,故 A 项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弘文馆直学士”“著作郎”可知 B、C 两项的表述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合作,职责明确。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由题目中的信息“奉诏草制,密令参决,参预机要”可知北门学士的权力较多,分割了三省长官的权力,故 D 项正确。

 45.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行省制度的相关内容。由材料可以看出行省收取税赋除一部分留作地方备用,其余都上交中央,可见行省代表中央治理地方。中书省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B 项排除;材料信息认为行省和中书省互为表里,不是相互制衡的关系,C 项排除;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D 项排除,故答案选 A。

 46.D【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材料中认为是君主理智地处理国家事务,都需要臣僚的参与。尤其是重大事务的决策,皇帝与宰执近臣核心圈子里反复讨论,集体商议是经常的事,这体现了理性的精神,故 D 项正确;监察机构的多

 元化、相权与君权的相互抗衡,与材料的意思不符,故 A、B 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中央问题,没有涉及地方的信息,故 C 项错误。

 47.D【解析】本题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荐举制度是宋代一项重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仍然实行,没有堵塞其途径,故 A 项错误;荐举制度有悖公平公正,但降低了行政效率材料中体现不出,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注重重门第出身忽略了文化素养信息,故 C 项错误;正是在推行荐举的官僚政治体制之下,官员们都将聪明才智用到了谋官、谋财之上。吮痈舐痔、趋炎附势的无耻之徒大行其道,而刚正不阿、守节不屈的廉介之士却投闲置散,故 D 项正确。

 48.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根据题意,“收敛性”的含义是对内集权,地方权力逐渐集中于中央,中央的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收敛性”是明清时期的特点,A 项是北宋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 A 项错误;废宰相是明初朱元璋时的措施,设内阁是明成祖时的措施,更具有“收敛性”还应该是设军机处,故B、C 两项错误;设军机处取代内阁,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据此可知 D 项符合明清时期“收敛性”的特点。

 49.B50.D【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A 项在 1937 年 9 月已正式建立,B 项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立于 1937 年,C 项表述发生在 1938 年,都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均排除。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40 年”以及“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可知该“行动”是“中共”发动的百团大战,D 项正确。

 5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红军的长征。根据材料信息“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判断,红军正处于长征途中,红军此时已经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A 项错误;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早已开始,B 项错误;红军长征的原因在于“左”倾错误使得红军没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C 项错误;材料信息“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说明红军的军事路线和战略方针发生了重大改变,D 项正确。

 52.A【解析】注意题目的相关信息“1945 年 8 月……毛泽东来到重庆”指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来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共商和平大计,B、D 错误;由材料中“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可知“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A 正确;C 不符合材料原意。53.C 二、综合题 54、 (1)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皇权独尊。(4 分)

 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分散相权,加强皇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行政失误;影响深远。(4 分)

 (2)共性:中央(政府)机构间的权力互相制约与监督。(2 分)

 不同:唐三省六部制体现封建专制统治;美国三权分立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 分)

 (3)异同点:①同: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2 分)

 ②异: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民主共和制。(2 分)

 国家元首: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实权;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2分)

 55(1)同:体现“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法律至上”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异:法国《1791 年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华民国临时 约 法 》 规 定 实 行 民 主 共 和 制 。

 ( 6 分 )

 (2)法国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的曲折斗争历程。中国经历了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洪宪帝制 ” 与 护 国 运 动 的 斗 争 历 程 。

 ( 6 分 )

  (3)历史启示: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具有深刻性和曲折性。(2 分)

 文档已经阅读完毕,请返回上一页!

推荐访问:备考 高二 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