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休闲农业发展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绥化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学

 号:

 20155

  专

 业:

 旅游管理

 指导教师:

 讲师

 Suihua University Graduation Paper

  Study 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he core area of black soil in cold region -- a case study of suihua city

 Student

 Student number

  201552

  Major

 Supervising teacher

  Li Li

 Lecturer

 Suihua University

 1 摘

 要

 现如今,旅游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随着全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黑龙江省休闲农业旅游也在不断的发展,继而推动了当地农业和农村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这样黑龙江省的各个地区就相继出现了大量的具有当地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区,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和休闲农业农庄等;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坐落在松嫩平原腹地的黑龙江省绥化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农业历史和浓郁文化特色的生态之城、田园之都、养生之地,是世界现存为数不多的寒地黑土之乡,具备发展农业休闲旅游所必备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同时在发展中也存在不足,本文对绥化市休闲农业发展进行了实践调研和理论整理分析,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绥化市;休闲农业;对策研究

 2 Abstract

 Nowadays, tourism has become the mainstay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tourism leisure agriculture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also in constant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ome of farmers ha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local agriculture and rural construction, so, there appeared a lo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each region i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tourism, such as sightseeing leisure agriculture parks and leisure agriculture farm; And achieved a certain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is located in the Songnen plains hinterland of SuiHu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gri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city and rural, preserve one"s health, is the world"s one of the few remaining cold black soil of the township, ha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leisure tourism essential natural resources and human resourc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he core area of black soil in cold region -- taking SuiHua city as an example, conducts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al tourism in SuiHua city for reference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 travel; Suihua.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3 目录

 摘

 要 ..................................................................... 1 Abstract ................................................................... 2 第 1 章 绪

 论 .............................................................. 4 第 1 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 第 2 节 研究意义 ......................................................... 4 第 3 节 研究内容 ......................................................... 5 第 4 节 研究方法 ......................................................... 5 第 2 章 绥化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 6 第 1 节 绥化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 6 第 2 节 绥化市休闲农业发展特点 ........................................... 6 第 3 章 绥化市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8 第 1 节 对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 ......................................... 8 第 2 节 对休闲农业理念的发掘不够 ......................................... 8 第 3 节 对目标市场的定位模糊 ............................................. 8 第 4 节 缺少科学的管理和发展规划 ......................................... 9 第 4 章 绥化市休闲农业开发思路及对策 ....................................... 10 第 1 节 召开具有特色的展销会 ............................................ 10 第 2 节 挖掘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 .......................................... 10 第 3 节 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分析 .......................................... 12 第 4 节 制定完善合理的管理体系 .......................................... 13 结

 论 .................................................................... 14 参考文献 .................................................................. 15 致

 谢 .................................................................... 16

 4 第 第 1 章 章

 绪

 论

  第 第 1 节 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内研究现状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开始飞速发展,已进入规范经营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旅游需求也在提高。在 2016 年中央 1 号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春贤书记在 2016 年年初“三农”工作调研座谈会上也强调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近年来我国的旅游景点也日益增多,农庄规模增大,休闲功能拓宽,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态势。

 1.2 国外研究现状

 休闲农业旅游在国外已有 100 多年的发展历史。早在 1865 年,意大利就成立了休闲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使休闲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受到大众青睐。1919年,德国制定了《市民农园法》,其主旨转向为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经营方向也由生产导向转向农业耕作体验与休闲度假为主,生产、生活及生态三位一体的经营方式。2015 年英国著名学者 Fleming 在研究指出,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对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及农村劳动力就业具有重大意义;Sharpley 也认为,在传统农业已经衰退的乡下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已广泛成为促进收入和增加劳动机会的有效来源。

 第 第 2 节 节

 研究意义

 绥化市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因为休闲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生产、管理人员,而且还需要从事住宿、餐饮、交通、商业等服务人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不仅使城市人了解和体验农业,而且也使农民转变观念和提高素质,加强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挖掘、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保护农村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 第 第 3 3 节

 研究内容

 本论文以寒地黑土核心区的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一以绥化市为例作为研究主题,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几个部分的研究:

 第 1 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第 2 部分,绥化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绥化市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第 3 部分,结合实际列举绥化市休闲农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宣传力度不够;对休闲农业理念发掘不够;对目标市场的定位模糊;缺少科学管理和发规划等; 第 4 部分,绥化休闲农业开发的对策。如召开特色旅游产品展销会;挖掘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及分析;制定完善合理的管理体系等。

 第 第 4 节 节

 研究方法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4.1 文献资料法 对中国知网、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超星数字图书馆进行网上检索,查阅有关乡村旅游方面的学术专著、期刊杂志论文、电子图书资料,收集国家有关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文件、政策和法规,了解绥化市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前沿动态和省内农业旅游相关方面的资讯,为项目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4.2 实地考察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以绥化市北林区、绥棱县、海伦县、兰西县等地区市民为调查对象,去往各个地点,了解当地休闲农业的发现状况,充分收集市民对黑龙江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把市民意见和实际情况相结合,为绥化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6 第 第 2 章 章

 绥化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第 第 1 节 节

 绥化市休闲农业发展 现状

 休闲农业旅游是指将农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相互结合起来而共同协作式发展的一种新型的产业活动方式,是利用农业中的自然特色旅游资源及农村中的原始乡村生活环境等来吸引有需求欲望的旅游者前来进行欣赏、品尝、度假、购物等多种农业休闲活动形态,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升级中的新型方法之一,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器。近年来,绥化市在凭借着拥有寒地黑土农业的独特自然优势和政策的扶持引导下,通过因地制宜和科学合理的开发本市的独特农业休闲旅游资源,其农业体闲旅游得到了很好的良性发展。截止到 2018 年,绥化市 A 级景区已有 41 个,观光休闲采摘园区、农家乐等小型的服务主体 110 多家;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3 个、省级农业示范点 11 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1 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县 1 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 20 个。

 第 第 2 2 节

 绥化市休闲农业发展 特点

 2.1 休闲性

 休闲是人类生活的需要。随着城市化、市场化进程加快,人们处于紧张、快节奏及拥挤、嘈杂、污染的城市生活中,身心交瘁,需要休息、恢复和调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农村新鲜的空气,淳朴的民风,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传统的农家生活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向往农村生活、回归自然的社会需求在逐步的扩大。休闲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它生产和营销的不仅是农村自然生态、宜人的环境和农耕文化,使其融入自然,体验农村生活,欣赏农村景色,放松精神,愉悦身心。就是说,休闲性特点体现在其提供的特殊“产品”上,它满足消费者追求快乐、惬意、安逸,以及修养身心,接触自然的休闲需求,使其得到体质、智力的恢复和提高。

 2.2 乡土性

 7 休闲观光农业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产业,它离不开土地、离不开乡村,离不开“乡味”、“土气”。风格各异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体现了休闲观光农业的独特性。我国几千年的耕耘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休闲农业根植于深厚的乡土文化基础上,农村各种民俗节庆、工艺美术、民间建筑、民间文艺、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赋予其浓厚的乡土文化特色。农家生活、耕作方式、传统习俗、地方手工艺品、名特优农产品,一些乡村甚至还保留这原生态、古老的风貌,这些都为发展具有乡土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奠定了基础。

 2.3 地域性

 农业是生物性产业,不同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差异很大,休闲观光农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南方与北方、山区与平原、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其种养业发展不同,形成的农业景观和乡土文化也不同。北国风光,万里冰封。

 2.4 季节性

 与一般观光旅游相比,休闲观光农业具有自身的季节性特点,一方面由于旅游观光消费者的休闲特性,也表现出观光活动的淡旺季的点;另一方面,农业的季节性特点决定了其一年四季景观、休闲观光内容不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农事劳动各有特点。同时,由于农业科技进步,通过设施农业,农作物生长期可以提前或延长,消费者可以参与反季节的农事活动,如夏天可以体验室内滑雪、冬天可在温室大棚采摘有机种植果实等。

 8 第 第 3 章 章

 绥化市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 第 1 节 节

 宣传力度不够

 通过对绥化市农业休闲旅游的田野调查,我们发现,当地的农业休闲旅游对外宣传营销中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不和谐问题:一是、存在着对宣传的认识不足,具表现为要就是不宣传要么在宣传时不能将旅游景区异同分类整合进行层次性的宣传,或者就把某些旅游景区忽略等,同时,还存在着有些开发经营者在进行宣传营销时仅仅还是本着“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心态而没有完善的宣传计划作为参考。二是在宣传时有些过多的区分农业休闲旅游景区和农家乐旅游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产生了在宣传营销推广中的工作不协调统一,上述这些宣传方面的纰漏与不足都大大影响了绥化市农业休闲旅游的知名度,通过研究,我们建议在绥化市的旅游形象口号中,

 第 第 2 节 节

 对休闲农业理念发掘不够

 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时间短,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文化水平有限,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谋生计,并没有深度的挖掘休闲农业的理念,这种行为就给我们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这样直接导致了各地的休闲农业项目,由于缺乏文化内涵,技术含量低,容易模仿复制,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模式单一,投资规模偏小,深层次开发不够,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误导了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

 第 第 3 节 节

 对目标市场的定位模糊

 前期发展中,很多休闲农业的类型和模式高度雷同,针对性不强,没有突出当地特色,特色化建设不明显。由于休闲农业的消费者大部分是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进行休闲消费,这就造成了休闲农业具有淡旺季的周期性特点,而这一特点如果和农业生产周期不一致的话,就会造成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使休闲农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加,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同时,因为休闲农业的

 9 发展前景看好,使很多地方的休闲农业蜂拥发展,发展的内容和方式千篇一律,不能突出“新、特、优”的特点,不能长时间吸引消费者眼球。

 第 第 4 节 节

 缺少科学的管理和发展规划

 由于休闲农业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农业模式,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还不完善。当今休闲农业的还处于起步阶段,一般是以小户分散经营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加之在发展前没有有效科学的设计规划,各经营者之间又没有沟通和交流,对休闲农业发展认识不够,有的只是简单的模仿、生搬硬套,缺少科学管理的意识和经验。有些休闲农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欠缺,给今后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增加了难度,发展的质量不高,在发展中不经意的造成部分对农业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的破坏和浪费,没有协调、有序发展,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农业生态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经营者的认识也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休闲农业发展中所起推动的作用。发展过程中,引进使用先进农业科技的力度不大,使目前的一些休闲农业的科技含量不高,设备、技术、管理相对落后,影响了休闲农业经济的发展质量。现阶段休闲农业的经营管理者大都是农民,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欠缺,主要还是利用传统的农业技术发展休闲农业,发展休闲农业的科学理论不高、没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难以适应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他们的科技、环保以及法制意识还有待提高。绥化市相关的政府部门在农业休闲旅游方面还没有一个体制较为健全的正式管理机构,在问题处理方面还处于多部门管理,而且各个部门的相关处理方法还不统一。当有不良问题产生时,还经常发生多方互相推脱责任的事情。缺乏农业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从田野调查的数据中可见,目前绥化市相关部门还没有较为专业性的旅游政策法规,这就使农业休闲旅游业无章可循,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休闲旅游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缺乏完善的旅游规划和合理的管理控制。

 在发展中往往可以看到重复的低层次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这些都使资源、人力、物力造成极大的浪费影响了旅游业;

 10 第 第 4 章 章

 绥化市休闲农业开发思路及对策

  绥化市的休闲农业旅游主要是由当地特色的自然风景+乡土文化的自然文化景观和农业旅游市场等两个板块构成,自然文化景观是发展的基础,旅游市场是发展的保障。而随着当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一依靠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应该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协调发展当地的农业休闲旅游。

 第 第 1 节 节

 召开特色旅游产品展销会

 一个旅游地的旅游产品的特色化是一个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因此绥化市在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中要在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进一步挖掘其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要挖掘和彰显鲜明的农业休闲旅游景观和乡土气息,在进行农业休闲旅游产品设计和开发中都要认真的进行当地特色的历史性的传承和推广,从而在生态保护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休闲旅游产品。二是,注重农业休闲产品参与性和知识含量,提高其产品的安全性。例如可以采取让前来的旅游者与当地生活作业的农民一起制作食品和工艺品,或者一起参加当地的民风民俗节庆活动等。还可以根据农作季节的不同来提炼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让旅游者在参与体验中收获知识和体验返璞归真的田园乐趣,在体验中获得教育和精神的升华。在安全性方面,农业休闲经营开发者一定要注意农事的操作安全性和防止过敏性的安全保障问题。这一过程主要是将农村土特产品开发为旅游商品,通过延长产业链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如:兰西亚麻、黑猪、榆林筋饼、口笑开、猪皮冻、手撕饼、鸡脖子等。有许多特色产品或者新的特色产品我们要加以推广,方式就可以选择召开特色旅游产品展销会,可以按年或者季度像哈尔滨国际啤酒艺术节和国际美食节等,这样我们的产品就会被人所熟知,绥化市的休闲农业发展就会被加快。

 第 第 2 2 节

 挖掘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

 中国作为古老的农业大国,我国农业文化源远流长,从村落建筑到农田果园,从

 11 生产方式到生活习俗,这些资源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挖掘,就能打造成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休闲农业产品。

 2.1 就地取材,挖掘田园文化。

 田园文化是休闲农业蕴含的最普遍的文化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鱼池等,让游客在摘果、拔菜、赏花、垂钓中,享尽田园乐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无土栽培、立体栽培、计算机管理与智能化控制等现代农业科技项目,让游客了解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同时,也可在景区里恢复几近绝迹的水车、水磨、石碾、筒车、织布机、风车等,以此来激发游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村情怀。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环境,渔樵耕读、夜不闭户的民风,孩子们嬉戏在草地,青年们徜徉于林间,少女们欢唱于果园,老年人忘情于桑圃茶园之中。这不正是现代文明下的世外桃源吗?游客漫步其中自然会心旷神怡、怡然自得,如果还能适当参与劳动,体验农活的“原汁原味”,并可以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带走,其收获的乐趣自然是商场购买所不能比拟的。

 2.2 追流朔源,传承建筑文化。

 建筑物可以直接表现地方文化的外在特征,比如绥化市乡村民居常见的土房、火炕、火墙、篱笆,是绥化市居民住房的典型代表。休闲农业项目的建筑应该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基础上,通过修补和恢复仿古建筑,来体现当地农村建筑文化艺术,组织开展观光、怀古等休闲旅游活动,为游人观赏、摄影等提供理想的场所,从而增添人气、抢得商机,取得巨大的文化效应和经济效益。

 2.3 点石成金,开发物产文化。

 任何一种商品只要融入民俗文化,变成了蕴含文化要素的商品,就会产生超值现象。基于此,我们可以整理出一批民俗文化渗透进相关产品,提供富有浓郁绥化特色的农产品、民间服饰、工艺美术品等供游客选择。注入了文化要素的产品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明显,竞争力强等特点。比如兰西有亚麻之乡美誉,就可以大量生产亚麻制品,另外,还要善于做长产业链,以求利润最大化。这样才能有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农产品的销售,促进农民增收。

 2.4 去伪存真,浓缩民俗文化。

 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乡村节庆等都是乡村历史的沉淀,有着浓厚的

 12 文化底蕴,丰富的民间音乐、舞蹈、楹联、曲艺、杂技等,都是开发民俗产品的良好基础。在适当创新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一些能尽可能体现当地民风民俗的活动,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礼仪、竞技、游艺等服务内容,把民俗民风融入田园风情,注重观念和感情的沟通与体验,从而大大提高休闲农业的亲和力,休闲农业才不至流于浅层次的观光游览,而更偏重于表象下文化底蕴的体验,为游人提供清新自然的民俗风尚,让游客领略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2.5 寻根问祖,荡涤祭祀文化。

 祭祀文化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千百年来一直延续至今,从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到祷告家道平安、人丁兴旺,从寻根祭祖到对山石江河等自然环境的神秘崇拜,从家祭庙祭到各种禁忌传统,无不是在一种肃穆的气氛中,追思先民,求福消灾。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现代人们更需要精神寄托,因此,休闲农业在祭祀文化方面应大有可为。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传承祭祀文化,是通过继承传统文化,陶冶人文情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充满人文精神的祭祀,而不是搞鬼神崇拜、封建迷信。

 第 第 3 节 节

 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及分析

 休闲农业处于不断的建设发展中,这种前期的发展实际就是在摸索中不断的前进,对于市场就需要做出科学的定位及分析;由于消费者对于休闲农业肯定的原因主要在于特色,所以休闲农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应该具有当地突出的特色、独特的模式、强针对性等特点。绥化市休闲游主推四种模式,农旅结合模式即传统的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新农村建设模式即村落乡镇旅游模式。其中,新农村建设模式与扶贫旅游开发模式,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发展乡村休闲游来推进我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而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从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四种模式的基础上,在保留休闲农业理论下,应开发新的、奇的、特的模式,这样可以吸引新的消费者和回头客的眼球;在此同时对于休闲农业旅游的淡旺季周期性特点要做出协调,加大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3 第 第 4 节 节

 制定完善合理的管理体系

 绥化市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健全的管理机构,并针对休闲农业旅游制定专业性政策法规,同时政府应增强引导与扶持。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规范和指导,鼓励企业融资和政策的扶持,拓宽投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申请发展项目的农户进行严格的审核,对地区的卫生标准,价格标准等进行严格的审核。充分发挥当地土地,农业,文化服务等各部分的作用,鼓励和规范休闲农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加强人才培养,规范管理制度,提高服务业水准。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消费群体的消费感受,从而影响休闲农业的客流量和回头率。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定服务标准,定期对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期间考核评估,采取奖励和评优制度鼓励服务的规范化。搭建平台组织从业者交流和学习,使得休闲农业产业能够有序高质量地进行。

 14 结

 论

  寒地黑土旅游区具有独特的特色和巨大的发展前景,寒地黑土核心区绥化市的休闲农业要想更好的发展,需要改进很多的不足,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与实地考察调研相结合,主要的发展对策有以下几点。第一、加深经营者管理者对于休闲农业的理念挖掘;第二、保持特色发展规模,同时要不断创新;第三、引进相关的管理人才,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第四、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五、政府应建立相关部门及法律法规并给予帮助和扶持。我相信,解决好了以上几个问题,寒地黑土核心区的休闲农业发展将不是问题。

 15 参考文献

 [1]李世楠,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D],北方园艺,2013(22)

 [2]杨晓蓉、韩轩,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南方农机,2017,48(22):161-173 [3]朱惠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4:28-30 [4]郑国星,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模式的优化探析[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5]包乌兰托亚,我国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6]李兆允,我国休闲农业地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5(13):42-44 [7]马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J],南方农业 2017 [8]张瑜,雷丽,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农业旅游概念界定[N],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 [9]王海莉,基于驱动因素视角的中国农业旅游发展模式与策略[J],湖北农业科学,2014 [10]张瑜,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农业旅游概念界定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11]CMener,Agriculturalprices selec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food industry,《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4

 16 致

 谢 谢 论文到此即将收尾,我的大学本科四年学习生涯也即将结束。在论文的写作期间我非常感谢我的毕业导师老师,她不仅陪伴着我经历了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写作。而且在这期间给了我很多的帮助,细心的讲解,耐心的为我修改。在我面对困难时总是激励我向前,您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风范使我受益匪浅。

 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涯中,我还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关怀和帮助。我要感谢所有的授我以业的老师。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在我的求学路上一直支持我、鼓励我,你们的养育之恩,我无以为报,希望父母幸福安康。

 谨以此致谢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甚至不惜牺牲休息时间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推荐访问:绥化市 农业发展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