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思路

 司法行政工作总结暨 1 2021 年工作思路

 今年来,我局以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为先导,围绕“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政治担当,咬紧全年目标任务,进一步发扬攻坚克难的战斗精神,统筹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努力为夺取疫情防控和服务发展“双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严对标、实对表、争一流,始终坚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示作为

  1.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强化法治监督。围绕构建科学完备市域社会治理法治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党领导法治建设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好市委依法治市办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在 2015-2020《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 2020 年工作要点》中,都把法治政府建设和社会治理作为重要内容。努力当好党委政府法律智囊和法治参谋,组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补短板、强弱项”专项活动,为完善市域社会治理决策机制,强化法律审核论证,提供法律意见建议。重点协调推进了党政主要领导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履责、“放管服”改革、依法决策机制、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依法化解纠纷机制建设等 35 项工作,制发问题清单38 条督促整改,受理行政复议案件 74 件,审结 61 件,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坚强法治保障。

  2.积极推进执法协调监督服务保生产。制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行政执法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行政执法检查登记备案的通知》,修订实施《市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的意见(试行)》等文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创新执法技术,严格审查涉及安全底线、环保红线、疫情防控、市场秩序等监管领域的行政单位执法行为,确定《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172 项,《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86 项,为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生产经营,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3.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认真做好摸排、监管、教育、转化、帮扶五项重点工作,对在册 530 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及 3090 余名刑满释放人员进行滚动式集中梳理调查,摸排九类罪重点监管和帮教对象 409 人次,个别谈话和走访 4160 人次,甄别并协助公安成功抓获网通罪犯1 人。持续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法治宣传和教育,组织全体社区矫正对象签订《社区服刑人员不参与涉黑涉恶承诺书》。严格落实“司法检察监督巡查制度”,依法依规警告惩戒违纪社区矫正对象 108 人,提请撤销缓刑收监执行 10 人。积极引导律师严守法律法规和执业操守,支持和保障律师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辩护代理工作,实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

  二、抓重点、出亮点、求实效,始终坚持在彰显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中展示作为

 (一)“大基础”建设全面推进。

  1.整体推进非诉讼服务实体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市非诉讼服务中心窗口布局,设置引导分流、受理登记、调解处置、协调督办、综合联通、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政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裁决、公证调解、仲裁调解、专业调解以及法官工作站 14 个窗口,协同法院、人社、住建、公安、信访、卫健委 6 个部门非诉服务分中心常态运行。依托省“非诉讼服务平台”和“微解纷”网络系统,融入我市“微信调解”“调解小助手”,拓展非诉服务平台实战功能。截止 10 月底,法院受理民商事案件 7841 件,同比下降 21.9%,排除疫情影响,下降幅度依然较大,非诉机制建设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2.整体强化司法所基础功能化建设。按照省厅基层基础建设“巩固提升年”要求,围绕“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模范机关”总定位,制定《市 2020-2021 年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发展目标,打通“开门立法”最后一公里,切实提高群众对立法民意征集的知晓率,有序引导公众参与意见征询,指导司法所统一建立“立法民意征集区”,醒目配置“立法民意直通车”宣传站牌,定点放置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国家、省、市征求民意的法律法规草案和征求意见相关文档、卡片,配备专业工作人员,负责群众接待、解说、辅导、宣传,让群众看得见、找得到、问得清。

  3.整体加强法律服务体制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服务资质、队伍建设、内部管理、服务质效”四项要求制订基层法律服务考核细则,对全市 20 家法律服务所、100 多名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业绩考核,对 5 家考核不合格的服务所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 1 个所公告暂缓执业,直至整改验收合格。审查处置当事人有效投诉 1 起,日常监管查处 1 起,依规行政处罚违规人员 2 人。2020 年,全市 20 家法律服务所均以所为单位为 101 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全额缴纳社会保险,切实解决了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指导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召开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协会新一届领导集体,领导成员均由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率先在泰州地区实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真正规范落实“行业自治”管理体制。

  (二)“大调解”机制持续健全。

  1.建立网格化矛盾纠纷排查预警体系。将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工作有机融入社会治理网格,建立“调解+网格+铁脚板”模式,协调社会力量,在矛盾排查“做早做细”、调解服务“做精做优”、法治保障“做实做新”上下功夫,努力形成“小纠纷不出村,一般纠纷不出镇,复杂纠纷不出市”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有效促进基层社会大局稳定,得到了省厅张武林副厅长批示肯定。

  2.建立完善“诉调”协同服务机制。进一步加强“诉调”对接工作,细化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与非诉法院分中心对接流程,建立由 50 名各类专业人才组成的非诉调解专家库,针对性提供专业咨询和建议;健全“诉调”联络员制度,安排专人常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协助开展诉前调

 解工作;在市非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法官工作站”,法院派员现场处置诉与非诉服务事项。

  3.建立落实涉企矛盾纠纷快速化解机制。以矛盾纠纷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为主导,联系涉疫纠纷化解实际,制定落实《涉企矛盾纠纷快速化解实施方案》,围绕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的放矢,突出“防胜于调”的理念,按照“预测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处前,调处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思路,指导督促各乡镇(街道)切实做好排查预警和调处。至 10 月底,全市各级各类调解机构共排查各类纠纷 23631件,受理调解 22508 件,调解成功 22295 件,成功率 99.1%。陪同参与市领导接待来访 156 批215 人次,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减少重访、缠访、越访现象。

  (三)“大普法”格局逐步完善。

  1.推动普法责任制有效落实。认真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普法责任制,聚力“七五”普法“冲刺跑”。制定下发《市 2020 年法治宣传工作要点》《关于做好全市“七五”普法终期考核验收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普法成员单位“七五”迎检动员会和推进会,明确责任清单,推动各单位党委统一领导,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常态化运行。以市民普法馆为“龙头”,重点打造法治文化校园、镇街法治文化景观带以及乡村法治文化科普馆“四条精品线”,以网络普法带动“法护人生”“法进家庭”“法润村居”“法治大讲堂”系列活动常态运行,让法治精神、法治思维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2.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系统坚决把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认真抓好疫情防控专项法治宣传。线上组织全市 348个“法润民生群”密集推送有关疫情防控的法律解读要点和以案释法案例 200 多条,“普法通”平台发送防疫抗疫法律知识 50 万条,集中解决群众防控期间的涉法疑问或求助 1800 余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134 场次。线下组织普法志愿者利用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宣传栏和橱窗,张贴倡议书,悬挂横幅,发放新型肺炎防控法律知识宣传册 1 万份,倡导推动依法治理“从我做起”。

  3.推动“法润”深入实施。多角度、全方位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法护复工复产、法律扶贫、纠纷化解“四项集中行动”,将 5 月 18 日(谐音“我要法”)定为村(社区)“法律顾问活动日”。与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合作,聘请 300 名外卖骑手组建“E 路有法”服务队,在投送外卖快递的同时,为全市 2368 家企业、5.8 万住户送达 8 万份防疫、普法、宣传手册,1327名群众通过“e 路在线”平台获得有效法律服务,反馈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意见、建议 20 多条。《法治在线》《泰州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对此创新模式进行专题报道和推广。

  (四)“大服务”平台不断完善。

  1.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范设立市、乡镇(街道)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行双平台实体化运作,严格执行“最多跑一次”要求。完善中心功能,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

 法律咨询等职能基础上采用“3+X”建设模式,增加非诉调解、仲裁、公证、复议等职能。针对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标牌众多的现状,实施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六个一”工程【“一标(标识)、一本(《公共法律服务记录本》)、一窗(宣传公示窗)、一牌(工作制度牌)、一台账、一印章”】。同时,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面开通在线咨询解答、服务办理、信访及投诉等功能,法律援助案件受理、登记全部接入省“12348”平台,形成“网上网下齐头并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一体化法律服务格局。截止 11 月 2 日,法援中心共受理援助案件 1097 件,其中群体性案件 18 件,刑事通知及委托 216 件,全覆盖刑事辩护 119 件,涉黑涉恶刑事辩护 1件;受援人总数为 1127 人,其中农民工 672 人,妇女 355 人,老年人 110 人,未成年人 103 人;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窗口值班 319 人次,接待解答来访咨询 1068 例;代书 24 件。人仁律师事务所朱峰承办的《118 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案》、南沙法律服务所顾为军承办的《田某某工伤损害赔偿纠纷案》获选泰州市法律援助十大优秀案件。

  2.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力量下沉一线。研究出台《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管理办法》和《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补助考核办法》,落实管理体系、量化考评指标、明确工作职责,着力将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轨道。制定《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操作规程》,扎实推进法律顾问“五统一”标准建设(统一办公场所、统一标牌制度、统一签订合同、统一工作标准、统一档案记录)。村(社区)指定专人对接法律顾问,定期更新、公布驻村(社区)法律顾问信息,为方便群众按需选择,通过村(社区)信息公开栏、手机短信提醒、法润民生微信群、QQ 群等平台预告顾问坐班信息。司法所负责村(社区)法律顾问日常监管,指导制作便民联系卡,标明法律顾问服务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发放给每位村(居)民,引导群众依法合规表达利益诉求。

  3.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服务专项行动。拟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细化工作任务,加强与园区、企业的联系协作,以律师事务所和公证处为主体,落实企业法律顾问团常态工作机制,集单兵服务与组团服务相结合,16 个律师团体 136 名律师和公证员下沉基层、进网格,为 135 家中小企业提供“法律会诊”,帮助企业构建法律风险控制体系和预警机制,创新融资理念,拓展融资渠道,依法妥善解决劳动纠纷,不定期开展深度“法治体检”和“护航企业公证行”活动,由面及点地帮助中小企业提升“免疫力”,累计举办法治宣讲 30 场次,与企业“点对点”进行风险分析研判 17 次,提出法律意见 10 条,出具“体检报告”7 份,代写法律文书61 件。市公证处共办理公证 3031 件,其中国内公证 2609 件,涉外公证 404 件,涉港、澳、台公证 18 件,办证数同比下降 21%。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办理公证 50 余件,减免收费 2 万元。

  (五)“大管控”体系纵深拓展。

  1.强化重点人员维稳工作部署。围绕预警稳控、重点管控、整体防控、教育帮扶等重点,

 针对“疫情”状态下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对象监管安全着重实施“网络+蓝信”双定位排查预警,按照“一级战备”要求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以“四少四多”(少遗漏多排查、少走访多听声、少集中多教育、少外出多提醒)工作方式确保特殊人员监管“不脱管、不漏管”。重要时段,机关基层全部执行双人双岗 24 小时值班和“零报告”制度。编订《社区矫正对象疫情健康管理手册》,将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身体及行动轨迹情况逐一登记在册。组织司法所编制矫正教育 PPT 课件 28 组,开设“抖音直播课堂”6 期。《基层建议将疫情期间行程查询通道应用到社区服刑人员日程管控》得到省厅领导批示并转发推广。

  2.优化矫正教育监督管理手段。严格执行《社区矫正法》,全面推进“一对一”谈话教育、“安全监管巡回警示教育”“家庭、社区协同帮教恳谈”活动,创新“双随机三抽查一公开”特殊人群监管考核评价机制,每季度针对督查结果下发通报并整改。组织召开“社区矫正损害修复基地建设现场观摩会”,拍摄“社区矫正损害修复典型案例——环保篇”,在杨根思烈士陵园建立我市首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损害修复和法治教育基地”,切实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管教效果。联合市禁毒办制发《关于推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与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后续照管融合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在乡镇(街道)、派出所和司法所按标准建立工作站、服务站,贯彻标率 100%。

  3.巩固安置帮教转化工作成果。坚持“前置化、协议制、社会化”安置帮教工作要求,扎实做好省内监所预出监人员信息核查反馈。至 10 月底,共接收省安置帮教平台推送刑满预释信息 216 人次,开展信息核查 216 人次,反馈 216 人次,省内核查反馈率 100%。接到省内监狱必接必送函 40 件,按期接回 12 人,监狱送回 32 人,必接必送率达 100%;接受、审核、办理原机关事业单位刑释人员生活补助申请和发放 4 人,申办养老保险 6 人,协调乡镇安置“三无”刑释人员 4 人,稳控强制戒毒后续照管人员 45 人。运用远程视频会见服务系统,帮助 134 名因家境贫困、父母年老体弱、子女未成年而常年无人探监的在监服刑人员成功实现会见;协助监狱成功化解 2 例“释放难”纠纷。

  三、讲政治、练素质、强作风,始终坚持在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司法行政铁军上狠下功夫

  1.突出政治引领,在忠诚担当中提升战斗力。继续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正确树立“三观”。通过集中学习、党课大家讲、读书笔记摘抄、撰写心得体会、党员干部轮训等形式,推进“政治忠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局机关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加强了对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推动全体党员干部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贯通,见诸成效。

  2.强化“党建联盟”,在铸魂塑形中提升凝聚力。与法院、检察院、华泰社区等单位结成联盟,共同开展法治教育和主题党日活动,以“先锋律所党建领航,基层治理法律保障”为主题,选定 7 家律所与街道 7 个社区结对共建,通过共建双方党员见面会、社区党员代表会议、居民

 代表会议等形式,针对社区突出问题、短板、不足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制定“社区法治需求个性清单”和“法治服务资源个性清单”,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举措、办法,实现司法行政服务进社区,法律保障基层治理,提高基层组织依法自治能力和水平,让党建成果惠及社区及更多居民。

  3.坚持从严管理,在正风肃纪中提升执行力。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要求,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建立廉政档案,以市委巡察整改工作为契机,在系统内开展“六个一”廉政教育活动,通过发出一份廉政教育倡议、制定一份纪律自查清单、开展一次廉政家访、进行一次形势宣讲、签订一份廉政承诺、填写一张情况反馈表抓好队伍“八小时外”廉政风险防控。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科室、司法所和公务员个人考核,认真落实干部作风量化评价管理,严格执行奖优罚劣措施,实行“一票否决”制,促进队伍监督管理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一年来,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明显短板。一是社会整体法治意识不强,营商法治氛围不足,在法治社会建设、涉企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方面的工作还待进一步加强。二是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运转有待规范。部分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存在“空挂虚转”现象,大多与“信访接待”合二为一,未严格依照《人民调解法》规范运转。三是少数乡镇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流于形式,对人机分离、违规越界、逃避监控等违规现象处理比较简单,没有深挖问题根源,缺少针对性的研判、分析和有效的矫正措施。四是部门衔接机制有待完善,监所、看守所存在不及时推送刑满释放人员信息、寄送档案材料现象,公安、法院、检察院存在不及时通报安置帮教对象重新犯罪信息的现象,导致本系统工作人员对此类安置帮教对象情况掌握不实。五是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立还有待完善。由于疫情,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受到了冲击,特别是企业,各类复杂法律服务需求,仅靠几名律师或法律工作人员无法完整提供。

  四、2021 年工作思路

  1.全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以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规范运行为抓手,进一步规范硬件设施、标识标牌、业务流程、软件资料等,制定出台中心人员岗位服务标准,开展“一中心一特色,一中心一品牌”创建和“法律服务能手”评选活动,精心培植“5.18”集中服务品牌,探索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三所”互帮共建,引导律师事务所开设“网上事务所”、“法律诊所”,运用科技手段远程推送法律服务。进一步畅通公证“绿色通道”,健全法律援助“容缺受理”和“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受理司法所代办”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网上网下”多种形式,提升“全天候、普惠式”公共法律服务效能。

  2.督导“两法衔接”移送程序规范执行。督促、指导各行政执法单位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依法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并对案件移送程序的情况开展督查。加强“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管理和操作人员培训,提高对信息共享平台的操作和运用水平,确保及时完成平台对接、数据推送、信息共享等相关任务,进一步完善案件网上移送、

 网上受理和网上监督。

  3.突出两项职能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村(社区)网格化建设,加强市镇二级非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互联网+”调解模式,强化诉调、公调、交调、访调等工作对接,重点开展“大排查、大化解”等化解社会矛盾攻坚活动。进一步加强“9+5”专业调解组织建设,推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向金融服务、商贸物流等涉及民生、群众关注领域延伸,更好地预防和化解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矛盾纠纷。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坚持把特殊人群稳控做实做细做在平时。定期梳理思想反常、行为异常、有“脱漏管”可能的重点矫正对象,逐人建立资料库,落实包保责任,强化“网络+蓝信”定位“双监管”。加大“远程视频会见”工作成效宣传力度,定期摸排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对象特困家庭生存情况,适时开展帮扶和救助,引导他们积极改造、融入社会。

  4.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法律顾问作用。引导好、组织好、管理好律师资源,优化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引导顾问律师在参与政务服务、处理行政争议案件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政府法律顾问更多地参与到行政行为规则制定、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过程,通过研讨会、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深入剖析疑难复杂案件,广泛吸收他们的意见,形成统一意见,保证案件更好更快办结。

  5.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建设。鼓励和支持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调入、招录法律专业人才,充实一线行政执法力量。落实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管理机制,通过法律知识培训、执法卷宗评查、案例研讨、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技巧、法律规范适用和执法文书制作等方面的业务技能和办案水平;建立健全执法质量评估、考核奖惩、责任追究和尽职免责机制,将行政执法情况纳入考核体系,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及时纠正违法和不当的行政行为。

  6.打造过硬司法行政工作队伍。坚持将打造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司法行政队伍作为重要任务,大力加强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实践、党风廉政、队伍建设和司法行政改革发展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相互推进、共同发展。加快转变职能,改变以开会、发文、检查为主的传统工作模式,将管理指导职能融进服务之中,将市局机关打造成推进全市司法行政改革发展的“服务站”,将司法所打造成维护稳定,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前沿阵地”。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权力运行制度和监督体系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建立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工作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干警的实战能力、宗旨意识和新媒体沟通能力,努力争创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持续努力打造人民满意司法行政机关。

推荐访问:工作思路 司法行政 总结暨